創業30年,我還不想掛

在2012年前,我打交道的企業家多是傳統行業的,例如柳傳志、張近東、朱新禮、潘石屹等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我早年寫的《人生》。

2014年,《九敗一勝:美團王興創業十年》一書出來之後,我拜訪一位傳統行業的企業家,送了一本書給他。他說,這羣互聯網創業者是一羣毀滅者。

命運也有幾分玄妙,十多年後,我服務的客戶又多了一幫傳統企業家。

不過說玄也不玄,2017年我就在公開演講中說過: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傳統企業家,他們年富力強,身強力壯,他們不甘心被幹掉,他們努力對接、學習、融入新經濟。再加上他們原有的產業和供應鏈優勢,這兩者結合,他們產生的力量會逆襲傳統行業。他們產業的力量將遠遠大於第一類新經濟企業。

現在是什麼情況?

第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已經成基礎設施,生產力的變革進入更深的產業鏈、供應鏈;

第二,國家大戰略倡導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大勢所趨。

對於傳統企業家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就我對他們的理解,大部分傳統企業家的畫像是:

摸爬滾打30年,作風穩健,公司很難暴斃。

趨勢上,他們可能對宏觀趨勢的變化沒有那麼敏銳,是處於鈍刀子割肉,慢性死亡狀態,往往是公司的經營數據提醒他們出了問題了,比如收入停滯、利潤下跌、市場份額降低等等。

組織上,往往盤根錯節,且很難維持創業公司的鬥志,大家靠慣性吃大鍋飯,有一個比方是,老闆抱着一羣老員工一起滾下山同歸於盡。

我與一些傳統企業家打交道,感知到他們內心的惶惶,舊的行業日薄西山,新的方向不知道在哪。有一位區域龍頭企業家和我合作一年後,他才告訴我當時爲什麼找到我——「我不想死」。

很扎心,但很真實。那麼出路在哪?

很多傳統企業家找到我,說能不能讓二代或者職業經理人接班?這個成功概率極低,尤其是在當下大環境裡,過去一年,很多創始人重返一線已經能說明這一點。你的命運和這家公司捆綁在一起,除了你,別人沒有義務和動力all in這件事。

還有人問我能不能找個人來打理資產,自己退休?我見過很多財富自由退休的人,誰都不願意和退休老漢打交道,被朋友、社會拋棄的滋味不會好受。

「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的終結」,對於真正的創業者來說,創業就是他的生活方式,痛並快樂着。

傳統企業家也要找新方向、從0到1。

10年前我在一個傳統企業傢俱樂部做分享,提過兩個思路,至今仍然適用,我也在和很多企業家們共同探索落地:

第一,內部創新,組織獨立的小分隊探索新的出路,如果某一小分隊探索成功,整個集團再加大資源投入,爲公司尋找一線生機。

第二,併購外部公司。一些科技類公司有技術、有新思維,但缺乏產業資源、變現能力。傳統企業和此類公司相結合,也許會有新的化學反應。

無論哪種方式,首先取決於CEO本人的心氣——是否願意從0到1探索新的道路。幫助有志向、有意願的CEO打破瓶頸、翻山越海,也是我創辦山海的初心。如果你有產業積累,又不甘心止步於此,歡迎加我微信探討,記得備註姓名-公司-職位,讓我快速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