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生醫電引領視力類器官智慧製造 與國際夥伴共同打造視力再生醫學
創生醫電即將於 2025 年試產首波視網膜類器官,並將於7月24日至27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L427攤位),參加「2025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 2025)」,現場開放實機參觀,加速與藥廠、醫院合作。旗下第一臺 AI 全自動化類器官制造平臺將於今年進入測試製造階段,首波聚焦「視力類器官」。
創生醫電加速實現「讓每一位病患看見未來」的再生醫學願景。 創生醫電/提供
創生醫電錶示,面對全球65 歲以上 10% 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挑戰,該公司以 AI 製造技術提供高效、人類來源的視網膜類器官,縮短新藥研發時程並降低動物實驗依賴。面對這道產業與臨牀的雙重缺口,創生醫電自 2023 年起投入跨國研發,結合美國授權視網膜晶片培養技術,由創生醫電與加州大學榮譽教授鄧志強與其附屬醫院眼科團隊攜手,完成超過1200只動物驗證以及多達79篇期刊發表,證實技術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這些大尺寸視網膜類器官,有着與人類組織相近的多種細胞疊層與外觀,可以完整覆蓋黃斑受損區域。並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可與動物眼睛完整貼合,改善視力,逆轉黃斑部病變的進程。
創生醫電自主研發的AI 全自動化類器官制造平臺,能夠在具有高挑戰性的長天期培養中,全天候模擬專家自動化培養方法,同時也精確的定義組織成熟度。創生醫電執行長吳子珩表示,該公司的系統就好像給了類器官一個數位孿生般的生產履歷,不僅僅是提供類器官這樣高價值的產物,更是確保了功能、結構外觀上,達到國際藥廠與醫療機構對標準化模型的嚴苛要求。他並指出,此技術已連續2年榮獲「國家新創獎」及「國家新創精進獎」,深獲專家的認可。
創生醫電自主研發的AI 全自動化類器官制造平臺,已連續2年榮獲「國家新創獎」及「國家新創精進獎」。 創生醫電/提供
2025年 3 月,美國國會正式通過 FDA Modernization Act 2.0,鼓勵以類器官替代傳統動物試驗,近幾個月已陸續有實際應用產生。該法案釋出明確政策利多,將推動全球生醫製造轉向更高效、符合SDGs永續目標的「人類類器官模型」(Human Organoid Models)。面對這波法規與產業雙重催化,創生醫電憑藉全球首發的 AI 全自動化類器官制造平臺,正加速拓展國際藥廠合作,期望以「臺灣智造」作爲在再生醫學領域的最佳示範。
創生醫電短期鎖定國內外領先藥廠的高階臨牀前測試需求,提供視網膜、角膜等多款眼科類器官服務,協助客戶縮短新藥開發期程、減少動物實驗用量,在 國際永續趨勢 與 研發成本 間取得平衡。長期將與國際夥伴攜手,推進眼科植入治療應用,改善臺灣高齡化下國人健康福祉的破口,加速實現「讓每一位病患看見未來」的再生醫學願景,並共同打造以臺灣爲核心的視力類器官全球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