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入全球“最嚴市場” 重慶肉製品出口如何“鯉魚躍龍門”

新重慶-重慶日報消息,3月上旬,由合川區、萬州區生產的共計19.5噸豬肉罐頭,經重慶海關監管後順利通關,漂洋過海前往新加坡,成爲當地居民的盤中餐。這是重慶肉製品首次出口到新加坡。

這單外貿出口的意義,遠不止“首次”那麼簡單。

新加坡、日本、歐盟,在肉製品進口標準上,是全球公認最嚴苛的“第一梯隊”。重慶的肉製品能出口到新加坡,成功闖入全球“最嚴市場”之一,實現了“鯉魚躍龍門”般的質變。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這次出口的背後,是重慶曆時近5年,由多部門、區縣協同發力,甚至涉及中新兩國政府對話交流後才結出的“碩果”。

“中新(重慶)農業合作計劃”開啓序章

因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下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與新加坡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新加坡也是目前重慶最大的外資來源國。

2019年,在前期合作不斷成熟的基礎上,“中新(重慶)農業合作計劃”開始佈局。在該計劃的助力下,忠縣忠橙在不到一年時間內便成功走出國門,更爲後續三峽柑橘等農產品出口探索了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意外之喜出現了:新加坡有家企業在選購忠橙時,對重慶表達了有購買肉罐頭的想法。

新加坡飲食方式偏向歐美,午餐肉、火腿腸等是當地百姓重要的食物之一,因此新加坡對肉製品需求很大。聽聞此消息,重慶方面立刻着手相關事宜。

“我們馬上去找合適的企業。”市商務委中新物流航空處副處長鄭弦回憶說,通過多方打聽,他們找到了位於合川區的重慶德佳肉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這家企業的肉製品早就出口到東南亞、非洲、大洋洲等10餘個國家或地區,得知有機會進入新加坡市場,其董事長賴維學非常興奮,立刻答應了下來。

然而,當各方在實際操作時,才發現一切沒想象那麼簡單:除了新加坡在肉製品進口的准入要求高外,還需要企業所在地具備“地區准入認證”。也就是說,只有重慶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得到了新加坡的驗證,重慶的企業纔有出口肉製品到新加坡的可能性。

地區准入資質的獲取,同樣非常困難。一方面,每年都有很多地區想要進入新加坡市場,重慶怎麼才能儘快“排上號”;另一方面,新加坡在我國有相對穩定的肉製品進口合作地區,這就好比一個企業有很固定的供應合作商,如果這家合作伙伴沒有出問題,再新增一個供應商自然不是易事。

“想要在短時間就破局,是不現實的事。”鄭弦說,當時重慶能做的,就是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與新加坡政府、相關商協會搭上線,開展更多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比如邀請新加坡企業到重慶來了解肉製品的情況、撮合重慶與新加坡肉類協會簽署合作協議等。

同時,重慶也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聯合舉辦中新肉製品出口的培訓會議,告訴那些有出口新加坡意願的肉製品企業提前做好準備,比如投入資金改善產線等。

事後來看,這些工作都爲重慶肉製品出口新加坡打下了基礎。至於准入資質的問題,重慶還需等待契機。

“高層對話”打破僵局

2023年4月,重慶與新加坡舉行了一場高層視頻會談,明確要持續深化合作。隨後,重慶市政府將肉製品出口到新加坡作爲重點督辦事項。

僅憑一方努力還不夠,重慶還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來,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高層對話機制”,就肉製品出口一事與新加坡貿工部方面溝通,希望能夠加速將此事提上日程;二來,向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國家部委爭取支持。

事情很快有了轉機。

2024年1月,海關總署與新加坡食品局的視頻會議中,新加坡方面明確表示接受重慶提交肉製品的地區准入申請材料。重慶方面也迅速行動,市商務委(市中新項目管理局)、重慶海關、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聯合起草了長達2萬多字的申請材料。

同年6月,重慶市政府代表團訪問新加坡,推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走深走實。其中,肉製品出口也成爲雙方會談的要點之一。“當時新加坡貿工部明確表示要支持這件事。”市商務委副主任、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副局長孫熙勇回憶說,那次會談,讓雙方在肉製品出口這一問題上邁出了一大步。

9月中旬,海關總署授權重慶海關與新加坡食品局進行現場磋商。新加坡食品局現場答覆將於近期對重慶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開展地區准入評估,標誌着渝新雙方在肉製品進入新加坡市場這一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國慶節前夕,新加坡食品局發來通知,正式答覆認可此前重慶遞交的地區准入申請材料,並將在11月21日-22日對重慶地區的食品安全體系進行視頻驗證,同時對重慶兩家企業進行視頻檢查。

這個通知的意思很明確,既是對重慶企業食品安全自控體系的一次檢查,也是對重慶地區官方的動物防疫體系、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海關監管工作體系的驗證。如果本次檢查出現問題,很可能導致重慶此前做的所有工作都“打水漂”,所以,這次檢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個月的“攻堅戰”

經過多方商洽,重慶方面最終選擇重慶市德佳肉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市農產品集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企業作爲代表,接受新方的檢查。

這兩家企業都是中糧集團的代工廠,出口新加坡的意願也很強。但對標新加坡的要求時,卻懵了。

重慶海關企業管理和稽查處副處長王卿回憶說,當時新加坡方面出了一個清單,共有106項具體要求,讓企業覺得眼花繚亂,從未想過要求會如此細緻。但最難的在於,因爲沒有把肉製品出口到新加坡的經驗,企業和部門該如何去做都是“一頭霧水”。

從新加坡給出的檢查通知來看,重慶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於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就此開始。

一方面,重慶海關、市商務委、市農委、市市場監管局分別派出代表,組成兩個十人團隊,對兩家企業進行現場幫扶指導,督促企業開展技術問題整改,實施工藝升級和管理體系優化。

同時,重慶海關還邀請了青島海關專家來渝,傳授這種肉製品出口到准入高標準地區的經驗。也是在青島海關的幫助下,重慶團隊結合新加坡的標準,給兩個企業定下了“三張清單”,即檢查項目清單、問題記錄清單和整改落實清單,並設定每日任務目標,逐項完善。

此外,因爲時間緊迫,兩個企業都採用的一邊整改一邊模擬檢查的模式。據瞭解,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兩個企業分別進行了自改自演自練,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合川區和萬州區政府也全力配合。比如,兩個區政府專門協調了通管局,確保在檢查時的信號穩定與畫面流暢。

還有個小插曲。因爲這次檢查涉及到很多專業術語,各方找了很久的翻譯都沒找到,最後是由西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付餘前來擔任翻譯。從這個細節也能看出,此事已不是兩家企業或者兩個區的事,而是整個重慶的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最終檢查時,新方只提出了三個小的整改意見,但都不是根本性的問題,整體過程非常順利。2025年3月4日,重慶正式收到來自新加坡的消息:重慶拿到了肉製品地區准入資質,兩家企業也獲准將肉製品出口到新加坡。

至此,重慶肉製品成功“鯉魚躍龍門”。

打開全球高端市場的大門

魚化爲龍,改變的不僅是形態,更是眼界。

“回想我們在那一個月經歷的‘魔鬼式’整改,面對其它地區的要求便得心應手了。”賴維學說,近期就有韓國代表到公司來洽談肉製品出口事宜,把他們的要求和新加坡的一對比,發現真的簡單太多了。

重慶市農產品集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國勝則表示,能夠進入新加坡市場,代表着公司實力得到了最有效的認可,對提升企業的品牌效應和競爭力都有莫大的好處,也讓他們更有信心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大展拳腳。

站在重慶的角度,這次“躍龍門”,也爲重慶肉製品打開了全球高端市場的大門。

據瞭解,目前重慶的肉製品尚未出口到日本、歐盟這兩個地區。如今,重慶成功闖入新加坡市場,代表肉製品生產技術和品質已經達到世界領先的水平,自然有了向日本、歐盟出口的底氣與資本。

合川區和萬州區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此次成功出口新加坡後,他們將引導更多企業提升標準、對標國際,形成產業集羣效應,將更多的重慶肉製品推向國際市場。

“我們很感謝新方政府的支持,也是因爲他們嚴苛的標準,才能讓重慶農產品出口企業迎來蛻變。”孫熙勇表示,在“中新(重慶)農業合作計劃”實施過程中,無論是已經走得很順暢的水果,還是剛剛邁步的肉類,都在新加坡市場“高要求”下,倒逼實現“產業升級”,這對重慶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邁向5000億級是巨大的助力。

他還表示,下一步,重慶將繼續發揮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帶動作用,與新加坡一起,增強渝新間供應鏈的韌性,指導企業持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助力“重慶產”農食產品加快拓展國際市場,加快塑造產業開放新優勢,助力重慶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向西向南國際經貿合作中心,建設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原標題:重報深一度|闖入全球“最嚴市場” 重慶肉製品出口如何“鯉魚躍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