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之旅 探秘海絲泉州

開元寺大門外,是許多民衆休憩拍照的好地方。(陳祖昌攝)

西街巷弄一角。(陳祖昌攝)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2021年7月25日,中國泉州於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中,成功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之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爲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也是福建省繼武夷山、福建土樓、鼓浪嶼、泰寧丹霞之後的第五項。

時值申遺成功四週年,泉州市政府與民間單位聯手推出系列紀念與文化推廣活動,重點策劃爲期三個月的「2025年首屆泉臺暑期文旅交流季」。該活動自7月1日至9月30日展開,針對臺灣旅客祭出三項免費措施、五項系列活動與兩項便利服務,展現泉州在後申遺時代積極強化對外文化交流的決心。

穿越千年的城市節奏

在地居民李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也是不少旅客的「文化導航」。他表示,泉州之所以迷人,是因爲能在市井煙火與宗教聖境之間自由切換。「半城煙火,半城仙」的城市風貌,讓旅人可以從早餐開始,細品泉州的獨特節奏。

他建議首訪者可選擇入住核心區域─鯉城區,該區集中了22處申遺點中的8處,無論文化密度還是交通便利性皆爲上乘。若時間有限,可規畫半天走訪「半城煙火」場景,體驗道地閩南早餐如面線糊、花生仁湯後,即可展開文化散策路線:「金魚巷─中山路─鐘樓─西街」。

當夜幕降臨,府文廟與金魚巷周邊常有免費南音演出。這種被譽爲「中國音樂活化石」的閩南傳統音樂,以緩慢而悠遠的旋律,訴說着古代泉州的海洋記憶與人文情懷。偶爾還能巧遇提線木偶演出——這門古老技藝亦是泉州的非物質文化資產,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

泉州的宗教共融現場

泉州的另一大特色,是極爲罕見的宗教融合景觀。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與民間信仰在此和諧共存,構成一幅千年信仰共融的文化拼圖。以鯉城區爲例,僅在數公里範圍內,即可見證開元寺、府文廟、天后宮、清淨寺、通淮關岳廟以及花巷天主教堂六座極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

這些宗教空間不僅具歷史價值,更反映泉州自古以來作爲多元文化交會地的獨特身分,展現「神明與人同在」的真實面貌。

讓世界再次相連的城市

根據泉州市政府統計,自申遺成功以來,泉州年均旅遊人數穩定增長,文化活動參與率亦顯著提升,成爲東南沿海最具潛力的文化旅遊城市之一。22處世界遺產構成的遺產體系涵蓋港口、航標、宗教建築與行政設施,完整呈現古代海洋貿易城市的繁榮樣貌與多元社會結構。

爲配合四週年紀念,泉州市近期也推出新一輪文化觀光推廣計劃,包括與臺灣展開文旅合作、推動青年文化交流、強化文化遺產保育與活化應用等。透過以文化爲橋樑的「泉臺暑期文旅交流季」,官方希望加深兩岸民衆對泉州文化的理解與連結。

泉州用自己的節奏,從街角飄出的古早味,到巷弄傳來的南音旋律,編織出一幅活生生的海絲文化地圖。對於習慣快節奏旅遊的現代人而言,它或許正提供一種嶄新的選擇與提問方式─我們是否還記得,世界曾經如何相連?(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