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谷底,中際旭創逆襲飆回1500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光模塊行業的高增長敘事,不僅遭遇“算力泡沫論”的檢驗,更面臨外部風險因素攪擾。受此影響,市場情緒堪稱冰火交織。
數月內,行業龍頭中際旭創(300308.SZ)的股價上演“過山車”行情——從今年4月的66.93元/股的低谷,回彈至7月初的146.78元/股,市值翻番。截至7月4日收盤,公司報收於139.45元/股,總市值1549億元。
期間,市場對“算力泡沫”的質疑、海外關稅政策的突襲、機構資金的撤離,讓光模塊行業經歷了一場大考。
這場跌宕起伏的行情背後,究竟是短期情緒波動,還是產業趨勢的必然?光模塊的“黃金時代”能否延續?
算力泡沫論衝擊,股價腰斬
自ChatGPT橫空出世,全球算力需求呈井噴式增長,作爲數據中心內部及數據中心之間高速互聯的關鍵組件,光模塊被推上了行業發展的風口浪尖。
有資深AI領域投資人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隨着AI大模型訓練和推理對數據傳輸速率、容量及穩定性要求的不斷攀升,800G及更高速率的光模塊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相關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海內外佈局光模塊產能,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資本市場也對光模塊概念給予了高度關注。作爲行業龍頭,中際旭創股價一度大幅上揚,於2024年10月達到185.09元/股的史上最高點位。
然而,高處不勝寒。沒過多久,“算力泡沫論”的質疑聲隨之而來。
今年年初,中國AI大模型DeepSeek以較低成本訓練出性能媲美OpenAI的模型,打破了行業“堆算力、堆投資”的傳統邏輯。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將2025年英偉達GB200的出貨量大幅下調。
部分機構選擇“用腳投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自去年三季度起,基金對中際旭創的持股數量呈現出持續下滑態勢。
2024年中報時,基金持股數一度達到3.22億股的高位,但隨後逐漸減少,2024年末下滑至2.77億股。
“2025年一季度,我們對持倉板塊做了大幅度調整。我們基本完全減持了海外算力板塊,結合美國經濟現狀,以及北美算力投資進入到第三年,我們認爲海外算力板塊後續出現風險的概率可能會加大。”財通基金副總經理、基金經理金梓纔在財通匠心優選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一季報中寫道。
彼時,市場雖有對光模塊增長的存疑聲,但卻缺乏確鑿證據。而外部風險因素的突然攪擾,則成爲了壓垮市場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隨後導致中際旭創股價連續下跌,於4月9日跌至年內低點66.93元/股。
海外市場是光模塊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尤其是美國市場。以中際旭創爲例,2024年,公司海外業務佔比達86.81%。
中際旭創曾在年報中提示,若匯率或貿易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會導致光模塊產品需求減少,關鍵原材料採購難度增加,但目前公司與主要客戶和供應商均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並通過外匯套期保值以及加快海外佈局等方式應對相應風險。
這意味着,一旦美國客戶減少對我國光模塊產品的採購,部分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將受到直接的影響。
股價創新低之後,光模塊板塊在隨後幾個交易日整體呈回調趨勢,但較高點仍有較大跌幅。
據記者統計,截至4月23日收盤,中際旭創股價從去年10月份185.83元的高點回撤約55%,新易盛股價從160.2元下跌約43%,天孚通信距去年高點的跌幅逾51%。
不過,衝擊並未持續太久。中際旭創股價在企穩後,持續上揚。
悲觀情緒消解,產業趨勢向上
需求端的確定性,是光模塊領域又一重磅利好。
當地時間5月28日,英偉達發佈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司營收441億美元,同比增長69%;淨利潤187.75億美元,同比增長26%。
英偉達CEO黃仁勳表示,年初以來,推理人工智能的需求階梯式增長、AI擴散規則廢除、企業AI以及工業AI四大驅動因素將推動行業加速發展。
此外,博通於6月初發布新一代Tomahawk6交換機芯片,交換容量達102.4T,支持CPO技術。
多位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雲廠商對ASIC芯片投入增加,有助於促進光模塊市場需求的增長。
華泰證券研報認爲,在AI訓練與推理需求共振推動下,全球科技廠商有望加碼AI投資。該機構繼續看好光通信投資機會。
展望今年二季度及2026年,上述機構預計,隨着英偉達CX8網卡的起量,1.6T光模塊需求有望持續釋放;長期來看,光互聯有望切入Scale up領域,在AI算力價值鏈中的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外,隨着超大集羣、ASIC趨勢的深化,看好CPO、AEC、DCI等新技術導入前景。
從國內來看,在互聯網廠商資本開支增長疊加海外GPU供應受阻背景下,國產GPU有望逐步填補需求,帶來相關算力基礎設施的需求增長,此外華爲於4月發佈CM384超節點架構,或引領新的連接需求,除光銅互聯外,建議關注國產算力鏈交換機、AIDC、算力租賃、液冷等需求及相關標的業績釋放。
國內市場已成爲中際旭創新的業績增長點。2024年,中際旭創國內市場收入達到31.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1.3%。
據Lightcounting預計,2029年中國光模塊市場規模有望達65億美元,2025年在DeepSeek和各類智能體應用的部署需求下預計國內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而受需求端向好以及外部風險短期消散影響,A股光模塊股價自5月底以來震盪走強。7月1日,中際旭創股價創下年內新高146.78元/股。
機構對中際旭創評級維持樂觀。Wind數據顯示,近90天內共有30家機構對其給出評級。其中,買入評級23家,增持評級7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爲123.7元/股。
記者還注意到,中際旭創近期在互動平臺透露了其訂單情況。中際旭創直言,公司1.6G光模塊出貨量將持續增長。此外,“公司已積極備貨,鎖定明年核心原材料需求。”
在全球化佈局方面,除泰國工廠外,公司墨西哥工廠預計2025年底投產,將進一步優化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產能佈局,有助於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在新業務拓展方面,公司汽車光電子業務實現快速增長,2024年營收達7.6億元,同比增長128.1%。2025年3月,公司旗下智馳領馭發佈全球首款基於PCIE4.0的車載光傳輸模塊及解決方案。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光模塊龍頭業績預計快速增長,光器件及二線光模塊業績亦有望加速增長。國內算力需求持續改善,國內光模塊和交換機龍頭預計表現良好。
國盛證券認爲,未來隨着AI商業化的持續落地,算力產業趨勢有望成爲上一輪雲計算的黃金十年的強化版,A股AI主線中的優秀企業估值體系有望向成長股切換。海外算力復甦趨勢已經較爲顯著,堅定推薦算力產業鏈相關企業如光模塊行業龍頭、光器件等。
當悲觀情緒掉頭,而產業趨勢仍在向上,光模塊行業新一輪的敘事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