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博物館聯盟年會在渝舉行

作爲2025國際博物館日川渝主會場的活動之一,5月17日,川渝博物館聯盟(以下簡稱聯盟)2025年年會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川渝兩地百餘家博物館的代表齊聚一堂,共敘巴蜀文脈傳承,共謀區域協同發展。

據瞭解,自2022年川渝博物館聯盟成立以來,兩地文博機構以“協同創新、共促發展”爲宗旨,在文物保護、展覽策劃、人才培養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末,川渝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00家,其中國家等級館116家,佔比19.3%;全年推出展覽3323個,接待觀衆超1.26億人次,開展社教活動6.33萬場次,文創產品研發種類突破萬項。

年會上,面對新時代文化傳承使命,川渝博物館聯盟提出三大核心發展方向。

以科技創新賦能文物保護。四川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盛建武表示,依託三峽文物保護基地,聯盟將加強三星堆、金沙遺址等“超級IP”的預防性保護,同時關注中小博物館的珍貴藏品,推動文物數字化資源庫共建共享。

人才是文博事業的生命線。聯盟計劃搭建青年人才論壇、培訓基地等平臺,支持青年策展人、修復師嶄露頭角。盛建武提出:“未來五年,川渝將培育一批領軍人才,讓青年成爲文博傳承的中堅力量。”目前,四川自貢江姐故居陳列館、重慶雲陽博物館等已在社教活動、策展實踐中大膽起用新人,成果初顯。

升級“一盤棋”機制,推動跨區域聯合辦展、大遺址保護片區共建。2025年,聯盟計劃推出“巴蜀文明全球巡展矩陣”,推動川渝文物組團出海。同時,以“博物館+”模式聯動旅遊、教育、科技等產業,構建文創IP共同體,提升巴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年會上,川渝8家中小型博物館的代表聚焦“差異化發展”分享了經驗。江津陳獨秀舊居陳列館以紅色研學激活資源等成功實踐,爲中小型博物館如何突破同質化困境提供了有益思路。(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