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落幕 外交部:美方透過高層一致立場延續對臺穩定支持

▲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金海國際機場會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金海機場會晤。立法院外委會明(5日)邀請外交部等部會進行專題報告。外交部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川習會並未觸及臺灣議題,美方透過高層一致立場與公開言論,展現對臺支持的穩定延續。藉由臺美持續深化經濟與產業合作,臺灣的角色絕不是所謂的「談判籌碼」,而是美國重要的「經貿夥伴」。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明(5日)邀請外交部部長、國家安全局局長、經濟部次長、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報告「川普亞洲行及『川習會』後印太區域經濟、安全情勢對我之影響」,並備質詢。

外交部在書面報告指出,川普於10月26日至30日訪問亞洲,先後訪問馬來西亞、日本及韓國;訪韓期間除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相關活動,期間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是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首度與習近平會面。外交部及駐美國代表處持續與美方保持密切聯繫,確保臺美關係穩定深化,及我國利益不受影響。

外交部表示,「川習會」於韓國時間10月30日上午11時舉行,地點爲釜山金海國際機場空軍基地。美方與會人士包括美國駐中大使龐德偉(David Perdue)、白宮國安顧問兼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中方出席人員則有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外長王毅、商務部長王文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

外交部指出,「川習會」實際會談歷時約80分鐘(含翻譯),綜據目前掌握資訊,雙方討論主要聚焦確認由財政部長貝森特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前於馬來西亞談判所達成內容,以及美中領導人明(2026)年互動規畫等。

針對「川習會」並未觸及臺灣,外交部分析,爲美方展現對臺支持的穩定延續,川普除了在當日返美途中受訪就明確指出,會中並未提及臺灣,也在11月2日播出的CBS「60 分鐘」(60 Minutes)專訪中再次做此表示;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另在東協擴大防長會議場邊會晤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時,強調美方對於中國在南海、臺海周邊以及對美國印太友盟國家行爲關切。

外交部指出,整體而言,可以觀察到美方透過高層一致立場與公開言論,展現對臺支持的穩定延續。藉由臺美持續深化經濟與產業合作,臺灣的角色絕不是所謂的「談判籌碼」,而是美國重要的「經貿夥伴」。另外,「川習會」前美國會兩院多位跨黨派議員也透過訪談、公開致函與推文發聲,表達對臺灣的堅定支持,強調美國對臺承諾與長期一貫政策,並呼籲不可將臺灣納入任何貿易談判。再次反映美國對臺支持的跨黨派共識。

外交部分析,川普此行圍繞經濟安全與再工業化兩大主軸,與各國的雙邊談判聚焦貿易、礦產、能源及科技合作,尤其重視強化稀土與關鍵礦物供應鏈韌性。另一方面,川普此行也展現「以實力達致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理念,強化美日安全同盟及軍事合作關係、與韓國建立海事夥伴關係及允諾協助建造核潛艦,並見證「泰柬邊境和平協議」簽署,向外界傳遞美國仍是印太地區安全與秩序主導力量的訊號。

最後,外交部強調,未來將持續深化與美國夥伴關係並續密切關注美中互動。臺美間互信友好,溝通管道暢通,一直保持密切聯繫。我國將持續在臺美關係良好基礎上,善用美國擴大與盟友夥伴經貿合作契機,強化與川普政府在經貿、人工智慧、高科技及關鍵礦物供應鏈等臺美具共同利益的領域合作,以期進一步提升臺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