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百年山林歲月 飽覽阿里山沿途風光

(攝影/戚文芬)

1914年當時歷盡艱辛,籌備許久的阿里山森林鐵路終於完成的那一刻起,位在嘉義市中心,今日的「檜意森活村暨嘉義製材所」即彙集了世人的目光。人們走進這充滿綠蔭的地方,開闊的視野中,一棟棟以檜木爲主的日式建築,雨淋板、斜屋瓦、格子窗,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着一股質樸、典雅的味道,總是吸引人不覺駐足良久。

▲ 負責中興號柴油客車調頭的轉車臺(Turntable),是許多鐵道迷的必訪之處。(攝影/戚文芬)

▲ 檜意森活村、製材所規劃完整,29棟的木構造歷史建築,是目前全臺唯一的森林文創園區。(攝影/戚文芬)

低海拔─檜意森活村、製材所、機車庫

檜意森活村原爲日治時期從事阿里山木材產業的員工宿舍,當時名爲「檜町」。後在「復舊如舊」的原則下,29棟的木構造歷史建築,蛻變爲文創市集、好飲好食、生活創藝、在地有禮、時光特區及藝文展演等六大主題區域。

沿着規劃良好的步道,走到距離不遠處的「製材所」,是當年鐵路通車後啓用的,負責將原木加工製成木材後出口到海外。時至今日,除了過去的遺蹟,還可以看到衆多臺灣原生種植物,如:穗花棋盤腳、鵝掌藤等,以及各色觀景植物,大王仙丹、月橘、陰香、盾柱木,盎然的綠意頗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嘉義機車庫」,以及負責中興號柴油客車調頭的轉車臺(Turntable),是許多鐵道迷的必訪之處。特別是停放在鐵軌上的古老車頭,如:11403-1是民國42年製造的第一代25噸級柴油機關車,一身鮮紅色的中興號,以及第23號蒸汽機關車、DL-2柴油機車……等等。至今,彷彿還在縱橫交錯的鐵軌中,鮮活地行駛着。

▲ 奮起湖車庫,是阿里山火車登山過程中最重要的休息與保養廠所。(圖片來源/LION TRAVEL)

▲ 樹番茄多數分佈在阿里山山區,可以看見路旁小販有售。(攝影/戚文芬)

▲ 奮起湖的山葵,充滿了在地特色,每年有不少人特地到此採購。(攝影/戚文芬)

中海拔─ 奮起湖、十字路

來到海拔約1400公尺的奮起湖,時間往往接近中午。散發着濃郁飯菜香的便當,總在第一時間就吸引許多人的腳步,雞腿、排骨是經典菜色外,沿着老街還有各式美食小吃可以選擇。一間間的木造房子,低矮的屋檐下,樹蕃茄、愛玉、筍子,尤其是在地盛產的山葵,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吃飽飯、逛完老街,鬱郁蒼蒼的林木是奮起湖不可錯過的必遊之地,尤其是沿途往往有着清楚標示的牌子,循着路徑,可以走訪車站附近的百年杜鵑。濃密的樹蔭、鐵軌、日式建築,一派的靜謐唯美,是許多人的拍照打卡地。而百年肖楠木,一棵棵筆直宛如穿入天際,站在木棧道上仰頭觀看非常壯麗,彷彿置身於另一個美麗異世界。

奮起湖上有許多步道,這裡的特殊景觀柳杉林,沿路即有山徑可以邊走邊欣賞,而木馬棧道上除了可以飽覽奮起湖的全景外,還大面積的竹林,細看可以發現長得格外壯碩高大的轎篙筍。筍肉肥,滋味濃郁,每年5、6月採收後,經過高溫殺菌真空包裝的轎篙筍,是許多人必買的伴手禮之一。

也可以搭車到十字路站,高聳的地勢,可以俯瞰阿里山高低綿延的山勢,尤其是蜿蜒於羣山之間的公路,景觀秀麗。在2017年奮起湖到十字站之間的路段復駛後,再加上在地日式建築的整修,觀景臺、步道重新規劃後,店舖林立,讓這個站充滿了生命力。

▲ 阿里山的姊妹湖,是馳名中外必遊的景點。(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一顆高達3000歲的神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登上小笠原,可以飽覽日出、雲海和星空。(攝影/戚文芬)

▲ 水山巨木步道上的檜木桁架仿古鐵路橋,充滿了唯美而靜謐的氛圍。(圖片來源/LION TRAVEL)

高海拔─阿里山森林園區

海拔上升至2100公尺的阿里山森林園區,紅檜、扁柏、鐵杉林等巍峨高大的林相,以壯闊的氣勢,隨着綿延起伏的山勢佔據着視野。伴隨着日出、雲海、晚霞,以及森林鐵路,展開猶如交響曲般多變而豐富的面貌。

凌晨時分,許多人總頂着冷冽的寒風乘車到祝山站看日出。運氣夠好,金光四射的燦爛勝景,絕對是旅程中最珍貴的回憶。而後,還可以順着步道走上小笠原,沿着木棧道欣賞一覽無遺的山景。有時候水氣凝結,奔騰的雲海,或猶如煙雨朦朧般所呈現的詩意,夜晚時來到這欣賞無比澄靜的星空,小笠原的美讓人一眼難忘。

阿里山的步道衆多,穿梭在山林裡,鬱鬱蔥蔥的美,深淺不一的綠意使人忘記旅途的疲憊,紅檜、毛地黃、高山鴨腳木、山箭筍、高山杜鵑、華山鬆、褐毛柳、鐵杉林交相出現。正當眼前繽紛,讚歎不已時,姊妹湖中映着水波粼粼的倒影,風吹徐徐、樹影交織,唯美而恬靜。

■ 採訪撰文、攝影/戚文芬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LION TRAVEL ■ 責任編輯/薛琳雲

欣傳媒 薛琳雲 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30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