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受難家屬親織毛衣追思二二八 馬英九:面對不幸歷史要就事論事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78週年紀念日,前總統馬英九(右一)出席紀念會並致詞。(陳薏雲攝)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78週年紀念日,前總統馬英九與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紀念會。馬英九致詞時先感念與二二八受難家屬徐光的深厚情誼,穿着徐光織送的毛衣感念。接着馬英九指出,他一向認爲「面對不幸歷史事件,要就事論事,是非分明;面對因此受難家屬,要將心比心,療傷止痛」。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今天參加二二八事件七十八週年紀念會,是他第26次參加,溫度大概有30度,但他還穿一件毛背心,不是因爲怕冷,這毛衣是二二八家屬徐光女士親手織送的。馬英九也說,遺憾向各位報告:二二八受難者徐徵先生的女兒徐光女士,去年11月不幸因心臟病過世。
馬英九感慨,徐光女士是他多年老友,過去常在二二八追思活動中碰面,他也曾去她淡水的家探望。她是二二八家屬中,少數的外省人。她的父親徐徵是北平人,當時受聘來臺教授本地學生學會說標準國語,不幸也在二二八事件中遇難。幾年前徐女士還特別親手織打一件淺藍色的毛背心給我穿,要我注意保暖,這件毛背心象徵二二八親屬跟我之間的深厚友情。看到這件衣服,就想到她的一切,讓我感到溫暖、懷念難忘。
馬英九說,二二八事件是臺灣近代歷史上最令人傷痛的一頁,許多家庭因而破碎,許多家人朋友因此分散流離。例如1947年4月,花蓮縣鳳林鎮曾擔任制憲國代的張七郎先生,與他的三位公子,張宗仁、張果仁、張依仁遭到國軍逮捕,除了張依仁醫師因爲身懷軍醫證被關了三個多月後釋放以外,其餘二人都遭到酷刑之後槍斃,這是二二八事件中遭遇最悲慘的一家,可說是慘絕人寰。
馬英九說,1981年他從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班畢業,並在紐約市短期就業後就回國服務,獲聘到總統府擔任第一局副局長,他跟上司劉垕局長見面當天的第一句話就是:「二二八事件一定要儘快平反,否則臺灣社會不會安定。」往後幾十年,他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也看到一些具體成果。
馬英九強調,他一向認爲「面對不幸歷史事件,要就事論事,是非分明;面對因此受難家屬,要將心比心,療傷止痛」,這是從處理二二八事件中學到的寶貴教訓。面對二二八時,必須化仇恨爲友愛、以慈悲與謙卑的態度,相互包容、體諒,攜手推動臺灣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相信在場各位跟我一樣有同感,也一定看見我們過去這些年一直認真在這樣做。
馬英九強調,他擔任公職期間,陸續參與二二八事件相關案件的審查,在傾聽家屬心聲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失去至愛家人的傷痛、煎熬與悲憤,不是單靠政府認錯、道歉、賠償、恢復名譽、與成立基金會、建立紀念碑(紀念館)就能夠完全化解。
馬英九說,2016年的今天,他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參加官方舉辦的紀念二二八活動。但爾後的每一年,仍然與家屬們維持頻繁的互動,也希望可以提醒國人,歷史的錯誤或許可以原諒,但歷史的教訓絕對不能遺忘,這是我對於二二八事件不變的理念,40餘年來始終一致。
最後馬英九用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紀念碑上的碑文結尾,「自今而後,無分你我,凝爲一體,互助以愛,相待以誠,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於永遠。天佑寶島,萬古長青」。馬英九說,也祝福我們中華民國臺灣「風調雨順天災少,國泰民安出口多,兩岸和平交流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