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造船合作觸怒北京!中國官媒「威脅日韓」:恐淪解放軍箭靶

▲南韓在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時,推出「讓美國造船業再度偉大」(MASGA)計劃,盼以重振美國造船業吸引川普。(圖/達志影像)

記者羅翊宬/編譯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讓美國造船業再度偉大」(MASGA)計劃,並積極尋求與日本及南韓合作,企圖強化美國造船產能。不過此舉引發中國強烈反彈,中國官媒直言,若南韓造船業參與該合作且打造的船隻最終被美軍使用於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恐讓日韓陷入嚴峻的軍事風險,甚至可能成爲解放軍攻擊目標。

根據韓媒《中央日報》,中國官媒《環球時報》18日以「美國嘗試強化造船業,對日韓未必有利」爲題評論,直指華府正利用盟友南韓與日本作爲世界第二、第三大造船國的專業技術與資源,來重振自身造船產業。該報認爲,這種合作方式並不符合日韓國家利益,反而存在高度風險。

報導還特別關注,美國民主黨籍參議員金安迪(Andy Kim)與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訪韓期間受南韓總統李在明接見,並參觀南韓造船企業的行程,指出美方正積極推動在美國境內建立合資企業,以及引入南韓資本投資造船廠。

▲中國官媒撰文威脅,表示日韓協助美國重振造船業並無任何益處。(圖/翻攝自環球時報官網)

《環球時報》進一步指出,華府的戰略意圖並不單純於經濟層面,而是想借由將南韓與日本的專業納入美國防務產業體系,進而強化其在亞太的軍事影響力。該報甚至暗示,若未來印有南韓或日本企業標誌的船艦,被美軍用於針對第三國的作戰行動,日韓兩國都將陷入被動,面臨遭到中國軍事反制的風險。

儘管評論未明確點名,但《環球時報》以「亞太地區」爲假設戰場,顯然意有所指。

除軍事風險外,中國官媒也從經濟角度提出質疑。評論稱,南韓與日本若投入更多技術與資金來協助美國,可能導致產能與人才外流,進而削弱本國造船業競爭力。文章批評,美韓造船合作並非穩健策略,而是「高風險的賭注」,甚至可能讓南韓在全球供應鏈調整過程中,因過度依賴美國而喪失自主性。

▲除了半導體,造船業也是南韓重要產業之一。(圖/達志影像)

據悉,《環球時報》早在7月30日便曾撰文批評,南韓針對美方提出的「造船合作方案」是以關稅減免交換技術與資金的「高風險交易」。報導當時警告,美國造船業正面臨供應鏈不完整、缺乏熟練勞工等結構性問題,南韓若深度捲入,恐怕只會讓自身利益受損。

除了《環球時報》,另一間中國官媒《中國日報》也刊出社論,強調南韓若參與美國所主導的重組供應鏈,將破壞中韓長期的經濟合作關係,並呼籲南韓李在明政府應保持「戰略自主性」,而不是被美國牽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