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普丁最新通話後 旅美學者曝烏克蘭「進入存亡關頭」

美國總統川普(右)、俄羅斯總統普丁(左)。(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3日亦就俄烏戰爭議題進行雙方通話,據克里姆林宮釋出訊息,普丁重申俄方不會退縮,將堅持其「在烏克蘭的目標」並解決衝突的「根本原因」。美方則稱由於儲備不足,將暫停對烏克蘭運送某些重要武器。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今(4)日也就此分析烏克蘭前景,認爲川普的態度和華府國安團隊的作爲,已經讓烏克蘭進入國家的「存亡關頭」。

俄烏戰爭自2022年爆發迄今,綜合《路透社》、《BBC》等外媒報導指出,美國試圖斡旋俄、烏停火未有結果。對此,翁履中今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外媒披露五角大廈與國務院間缺乏協調的跡象浮上臺面,顯示美國內部對烏克蘭政策已非一致看法,而這場政策混亂背後的真相,是川普的國安團隊主事者們,認定戰略資源必須越來越集中來面對美國唯一的對手,中國大陸。

翁履中認爲,川普凍結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配合與普丁的高調通話,可能是川普「談判外交」策略的一環,但背後的政治訊號與戰略風險不容忽視。

翁履中進一步說明,首先,這項舉措是在未充分溝通盟友與烏克蘭本身的情況下實施,削弱美國長期建立的信任與威懾,「從基輔外交部的措手不及、到歐洲國家的緊急應對,都可見決策程序混亂,並非成熟的戰略協調。」

「其次,川普過去宣稱『他上任一天內可結束戰爭』,但目前看來,他並未展現應有的壓力手段,」翁履中指出第二點,(川普)既不對俄羅斯加強制裁,也未向烏克蘭釋放清晰軍援承諾,反而進一步模糊美方立場,讓普丁有更多空間延長戰線、賭烏克蘭崩潰。

翁履中表示,普丁在烏克蘭犯下的戰爭罪行已獲國際刑事法院起訴,美國若此時與其直接談判並主動釋出軍事壓力籌碼,可能被視爲政治讓步,嚴重損及美國道德正當性與全球民主同盟的信心。

翁履中分析,更值得注意的是國防部高層如科爾比(Elbridge Colby)等人推動「保留庫存」、「聚焦印太」的邏輯,特別在應對北京方面挑戰,有其戰略合理性,但若未同步補充軍事產能、並與盟邦形成協調共識,反而會導致戰略空窗期與誤判。

最後,翁履中強調,此次川普及普丁的通話,也傳達了危險的訊號,「不僅削弱烏克蘭、強化俄羅斯、還動搖了盟友的信心」,短期內美國可能因爲暫停部分援助,避免美國軍事資源過度消耗,但長期而言,卻削弱美國在全球安全體系中的領導角色與可信度。

至於烏克蘭方面,翁履中則認爲,因爲川普的態度和華府國安團隊的作爲,已經讓烏克蘭進入了國家的「存亡關頭」。翁履中也示警,接下來還能有多少跟俄羅斯對抗的力量,「恐怕不在烏克蘭自己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