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國會領袖協商破局 範斯直言:政府正走向關門

▲美國副總統範斯(JD Vance)。(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30日與國會兩黨領袖齊聚白宮,討論如何避免聯邦政府資金斷炊,但最終未能達成共識。副總統範斯(JD Vance)會後坦言,「我認爲我們正走向政府關門」,並將矛頭指向民主黨。民主黨領袖則反擊,批評共和黨纔是讓危機升高的始作俑者。

白宮會議無果 停擺危機迫近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預算將於9月30日到期,若國會未能在10月1日新會計年度前通過臨時撥款,部分政府機構恐因資金缺口被迫關門。此次會後,雙方互相指責,停擺陰影籠罩。

範斯表示,民主黨拒絕做「正確的事情」,因此逼得政府走向關門。但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直言,雙方存在相當大的分歧;衆院民主黨領袖傑佛瑞斯(Hakeem Jeffries)更痛批,「如果政府關門,那是因爲共和黨選擇讓政府停擺,傷害美國人民。」

爭點集中在健保補助

共和黨主張通過「乾淨版」臨時撥款案,單純延長現有支出水準,避免政府斷炊;但民主黨要求同時納入健保稅收補助的延長條款,確保2400萬名透過《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 Care Act)投保的美國人不因年底補助到期而面臨保費上漲。

傑佛瑞斯強調,國會現在就該讓這些減稅措施永久化,因爲保費即將敲定,11月1日新一輪健保登記就要展開。民主黨陣營認爲,接受共和黨方案等於「削弱健保」,無法接受。

政府已下令裁員準備

白宮日前已要求各政府機構準備裁員,與以往停擺時多采取「臨時強制休假」的做法不同。美國財經媒體CNBC指出,過往政府停擺雖然會掀起政治風暴,但對經濟和市場影響有限。不過這次若大規模裁員,可能對就業市場帶來更深遠的衝擊。

預算僵局成常態 川普增添不確定性

華府過去15年已出現多次預算僵局,14次部分政府停擺大多僅持續數天,最長的一次是川普第一任期,因移民爭議導致政府停擺長達35天。

這次爭議焦點落在1.7兆美元的「可自由裁量支出」,約佔總預算的四分之一,其餘則流向健保、退休制度與龐大的國債利息。

川普過去多次拒絕動用國會覈准的撥款,甚至揚言若政府停擺,將擴大清洗聯邦公務員體系。這種做法讓外界更加擔憂,停擺帶來的不僅是政治角力,還可能重塑整個政府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