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誇口「臺積電將投資3000億美元」  藍要賴清德:出來講清楚!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5日受訪時表示,臺積電將對美國投資高達3000億美元,不過,臺積電則澄清,目前投資金額僅爲1650億美元,兩者認知差距高達1350億美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批,這並非川普一時失言,而是對美談判的重大資訊錯置,顯示雙邊溝通或協調已出現嚴重認知錯誤,對臺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嚴重傷害,賴清德應該出來講清楚。

許宇甄提到,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與業界座談時自曝,臺灣對美整體投資金額竟高達4000億美元,這筆鉅額承諾究竟是怎麼談出來的?誰同意作出這麼重大決策?這樣的退讓爲臺灣換得了哪些實質利益?賴清德政府有責任向國人交代清楚。

許宇甄進一步質疑,若非臺積電追加投資,是否代表政府要求臺灣其他半導體關鍵廠商,包括IC設計、矽智財、封裝測試等供應鏈業者,大舉赴美設廠?這無異於將臺灣歷經數十年打造的完整半導體產業鏈連根拔起。屆時,臺灣還剩下多少技術優勢與談判籌碼?這樣的政策方向,豈能不公開接受國會與社會監督?

許宇甄強烈抨擊,面對外界質疑,賴清德竟以「保密協議」作爲搪塞推託藉口,試圖掩蓋臺美談判的內容與過程。保密協議絕不能淪爲黑箱決策的擋箭牌,更不能成爲政府卸責的工具。所謂「對等談判」,若最終只剩單方面讓利、鉅額投資與毫無對價的空談,那不是爲國謀利,而是明目張膽地出賣臺灣。

許宇甄要求,行政部門立即說明,整體談判框架與對價條件是什麼?臺灣讓利是否包括開放美國農產品與基改食品進口?還是承諾產業大量外移?這些涉及國家戰略命脈的關鍵決策,不能在黑箱中草率拍板。

許宇甄痛斥,賴政府同意將鉅額資源挹注美國,將導致國內產業升級與基礎建設停滯不前,這種決策邏輯荒謬至極。面對美方的予取予求,賴政府卻同意照單全收,是腦袋浸水還是破了洞?答應這些賣國條件,臺灣還剩下什麼?賴清德對內迴避監督、獨斷專行,如此總統,如何談「國家利益」?

許宇甄強調,國家不是賴清德的私人公司,更不是民進黨的黨產。外交談判不能黑箱作業,更不能讓人民事後才發現臺灣已被出賣殆盡。即便部分細節需保密,至少應公開談判架構,讓全民有基本知情權與預期管理,避免市場信心崩潰。如今各種不確定訊息四起,對國內產業信心造成嚴重打擊,賴政府的黑箱處理方式極度不負責任。

許宇甄最後強調,臺灣不能再走回不問代價、虛應故事的老路,更不能將主權與產業未經監督地出讓,換取虛幻的美國支持。賴政府應依法公佈與美談判的完整架構、承諾內容與實際代價,讓國會與全民共同監督,一同守護臺灣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