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會歐盟主席 關稅將敲定

美中貿易談判28日將在瑞典舉行,圖爲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左)與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右)6月在倫敦會晤。(美聯社)

隨着美國設定的8月1日關稅大限逼近,全球主要經濟體加快腳步與華府展開最後談判。美歐、美中與美韓三方自27日接連展開協商,力圖爭取豁免與降稅條件。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表示,歐盟必須對美國產品開放市場、「提供夠好的條件」才能說服川普降低8月1日生效的30%關稅。

韓國重新敲定會談日程,美中則可能暫時擱置爭議換取緩衝。我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的談判隊伍也在華府,但迄今無消息傳回。

美歐關稅談判持續至26日深夜,雙方雖已達成初步共識,歐盟多數商品適用15%稅率,但鋼鐵、汽車與醫藥等行業的具體稅率仍爭議不斷。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27日下午與美國總統川普對談,盼促成最終協議。

據悉,歐盟力爭將醫藥等敏感產業納入15%稅率適用範圍,但美方並未鬆口。川普表態達成率僅「五五波」,雙方尚有超過20項問題無共識。根據擬議方案,鋼鐵與鋁產品將採配額制度,額度內享較低稅率,超額部分則面臨50%關稅。

日、美上週完成協議,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並開放汽車與稻米市場,換取15%關稅優惠,爲其他國家帶來巨大壓力。

韓國原訂24日與美國財政部會談,卻臨時遭美方取消,現已重新敲定31日由副總理兼財長具潤哲會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韓方已針對汽車關稅、開放農畜產品等爭議事項提出新版方案,並計劃推出高達1000億美元的產業合作計劃,聚焦半導體、電池與造船等戰略產業,以換取美方讓步。韓方透露,美國對韓國造船業興致盎然,預計將爲談判籌碼之一。

美中預訂28日及29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展開談判,重點聚焦是否延後原訂8月12日生效的新一輪關稅,預計討論晶片出口管制、稀土供應、中國進口俄羅斯與伊朗石油等問題。

隨着美中各自鬆綁晶片和稀土出口,緊張局勢稍見降溫,川普政府內部立場出現轉向,主張重啓「建設性接觸」的務實派暫居上風,白宮更傳出正評估川普親訪北京的可能性,並計劃與航太、農業與能源等產業高層同行。《巴隆週刊》認爲,中方可能仿效日本,以採購美國商品與投資承諾,換取降低稅率。

距離大限僅剩數日,各方談判進入最後倒數。儘管川普立場仍具高度不確定性,分析認爲,美方最終可能選擇在關鍵行業維持談判籌碼,同時部分讓步換取外資投資,以繼續推動其關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