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和匯率雙重夾擊 國泰金總座李長庚這麼看
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上午舉行,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出席。記者曾吉鬆/攝影
美國總統川普公佈14國家的新關稅稅率,而包括臺灣在內的其餘國家新關稅稅率也將陸續公佈,外界關注下半年經濟發展,國泰金(2882)總經理李長庚9日在「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會後受訪時表示,除半導體外,其他產業短期內會有壓力,但以他從事投資的工作30幾年的經驗,對於臺灣的企業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創造能力充滿信心。
臺灣新關稅稅率即將公佈,對問到如何看待下半年關稅的衝擊?李長庚指出,關稅的問題不是對臺灣獨有,它是一個全世界只要出口美國的國家就會面臨到的問題,短時間對有些產業會有所衝擊,但中長期來看,臺灣產業發展應可以順利過關,且可以趁這個機會,有些產業可以獲得更大的進展。
至於臺灣對美國貿易大增是否不利談判?李長庚表示,臺灣對美出口從川普第一任期到現在增加相當多,以臺灣整體GDP的規模來看,臺灣對美順差金額對比其他國家,臺灣比例是高的,這個部分是會有些壓力,而且壓力可能會反應於對美採購的增加,甚至很多的廠商將來會去美國設廠,短期間內在整個關稅或匯率上,也會有一些壓力。臺灣這幾年對美貿易順差非常大,但有產業不平均的狀況,除半導體外,其他產業競爭力相對比較辛苦,只要大家本身秉持像過去一樣的快速調整因應,經濟仍會非常好的。
李長庚也提到,臺灣企業在過去的發展中一直是不錯的,他也想起1994到1996年在美國唸書時,新臺幣兌美元幾乎是到25元左右,前幾年也有到27元,但臺灣整個企業的競爭力並沒有受到影響,這幾年臺灣經濟都很好,所以從這點上可以證明,臺灣企業的適應能力非常非常強,短期間關稅問題雖然增加許多不確定性,可是他對臺灣的企業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創造能力還是充滿了信心。
談到匯率的升貶議題,李長庚說,臺灣25元經歷過,35元也經歷過,所以對壽險來講,因爲它是長期的資金,並不是馬上要變現階段,加上臺灣壽險有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可衝抵外匯短期間的變動的影響,主管機關或會計界也都很積極地在想,怎麼樣能夠在臺灣不是國際貨幣的狀況下,又持有大量海外投資的部位,如何不要因爲短期間的匯率的變動影響財報,而國壽自2003年開始做匯率避險,臺幣中性迴歸特質20幾年來沒有變過,所以他認爲短期間的衝擊難免,但是以過去20幾年的經驗來看,目前的各項機制較20多年前更加健全,做好操作、商品組合纔是根本,對臺灣的企業充滿信心。
美元持續走弱,市場關注去美元化與金融避險策略,李長庚分析,歐元、日圓、英鎊、人民幣等目前還不能替代美元,且以報酬來講,美元資產所提供的報酬,遠遠超過其它幣別,對於美元本身武器化之後所產生的政治風險,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夠降低被影響的程度,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會是一夕之間發生,而只要是長期的狀況,就有足夠的時間做調整因應,現在只能慢慢調整部位,讓本身風險降低,過程中會有新的商機,某些區域或國家的幣別國際化提高,例如市場上有人說這是歐元強化地位最好的機會,但也不會明天歐元代替美元,這一定是長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