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敢開除聯準會主席?專家示警2國教訓 曝光超慘下場
美國總統川普(左)近月一再批評聯準會主席鮑爾(右)的貨幣政策,對於聯準會遲遲不降息表達不滿。法新社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深研究員派特森(Rebecca Patterson)15日在紐約時報撰文,示警美國總統川普將央行作爲政治工具的風險巨大,可能導致長期利率上升、美元貶值並推升通膨。派特森進一步援引國際案例指出,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修法干預央行政策,最終導致通膨飆至35%,強調美國若步上其後塵,後果不容小覷。
美國總統川普近月一再批評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的貨幣政策,對於聯準會降息動作太慢表達不滿。外媒16日傳出,川普即將撤換鮑爾,導致美股盤中一度下跌,但三大指數在尾盤時段拉昇,最終以小漲作收。後續川普也澄清,目前極不可能撤換鮑爾,但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派特森是經濟學家,曾在摩根大通及橋水基金擔任高階職位,她15日發表在紐時的文章標題是「如果你喜歡35%的通貨膨脹,那就開除聯準會主席吧」。文中指出,匈牙利和土耳其領袖在面臨預算赤字、通膨壓力與提振成長等政治挑戰之際,選擇破壞既有制度並修法,確保央行配合國家政策,手段通常包括降息、刺激經濟方案等。
匈牙利在1991年確立央行獨立性,但該國政府過去15年多次干預貨幣決策,包括2011年修憲削弱央行自主性,導致信評降至垃圾級、借貸成本上升、匈牙利幣福林重貶。而匈牙利政府幹預至今仍持續,總理奧班領導的執政黨今年再推法案,擬擴增央行決策席次並由總理任命副總裁,加強掌控貨幣政策。
派特森直言,結果也不出所料,匈牙利自2011年以來,福林對歐元持續貶值,幅度高於區域其他國家,如波蘭與捷克。貨幣走貶推升匈牙利通膨,其平均通膨率高於鄰國。尤其俄烏戰爭後,匈牙利通膨進一步惡化,迫使央行大幅升息,導致2023年陷入衰退,2024年GDP成長僅0.6%。
土耳其的央行政治化程度更極端,對金融市場衝擊更劇烈。
土耳其通膨率在2018年已經超過15%,當時厄多安頒佈政令,掌控央行人事並取消任職門檻,導致信評遭下調。不到一年,他解僱主張升息的總裁,換人上陣,後續數年持續干預人事。但是,降息並未帶來預期成效,反而引爆匯率與通膨危機:里拉自2018年以來兌美元重貶88%、2022年通膨一度衝破85%,如今通膨仍高達35%,央行利率升至46%,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逼近30%。唯一受惠的是觀光業,得以因匯率崩跌吸引外國旅客。
儘管有匈牙利和土耳其等前車之鑑,爲何川普仍執意走上相似道路?
派特森指出,原因之一是因應赤字升高帶來的財政壓力。川普日前簽署又大又美法案後,赤字預料擴大,美國國債利息支出已超越國防預算,未來十年恐達1.8兆美元,超過聯邦醫療保險支出。白宮也希望透過降息與美元貶值促進出口,並提振股市與房市。
派特森談到,真正能保證降息的條件,只有通膨趨緩或勞動市場走弱。聯準會偏好的通膨指標仍在3%,高於2%目標,即使啓動降息,也不代表長期利率會同步下降。
如果聯準會繼續朝「失去獨立性」的方向前進,恐怕引發跨國憂慮。可以想見,川普可能將聯準會的「貨幣互換機制」,也就是央行與他國央行在金融緊張時互通美元流動性,當成類似關稅的談判工具。
近幾十年來,無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總統,都公開支持央行獨立性,因爲這關係到金融責任與法治原則。他們也深知,即便聯準會偶有錯誤,若能超然於政治運作,其公信力才得以維持。倘若美國喪失這份穩定性與可預測性,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