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訪問換科技繁榮?英盛大迎接「卻剩殘羹」恐兩手空
2025年9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與英國首相施凱爾在英格蘭艾爾斯伯裡附近的契克斯莊園舉行商業圓桌會議後,手持兩國政府之間的備忘錄。(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訪英進行第二次國是訪問,英國傾盡所有能展現的高規格排場來款待川普。那麼,它得到了什麼回報呢?
CNN報導,施凱爾此行最大的收穫,是來自美國企業價值1,500億英鎊的投資,被稱爲「科技繁榮協議」。其中約310億英鎊將由美國科技巨頭投入,用於強化英國的人工智慧與科技基礎建設;而最大的一筆900億英鎊則將由私募資本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在未來十年內投入。英國政府在11月預算案前急需好消息,聲稱這些投資將創造大約7,600個就業機會。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信服。大部分投資其實都是先前已宣佈的商業決策,這次只是被打包在一起,配合川普的訪問而推出。
查塔姆研究所「英國在世界」計劃主任奧蘇利文(Olivia O’Sullivan)告訴CNN:「這些協議的一些細節存在很大疑問……包括英國爲了維持這些緊密的科技關係,究竟做出了哪些讓步。」
英國前副首相、直到最近還是Meta政策主管的克萊格(Nick Clegg)則警告,這份科技協議不過是「矽谷的殘羹冷炙」,他說:「在科技上,我們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附庸國。從某個角度來看,這項美英科技協議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英國緊緊抓住美國老大哥衣角罷了。」
要實現黃仁勳所描繪的AI基礎建設,英國必須增加能源供應。川普批評英國停止開採石油天然氣,但美英本週在覈能合作上達成協議,方便雙方建設核電站。不過,蘇利文提醒,經濟效益短期難以顯現,英國民衆仍需等待實際成果。
短期內,英國經濟與川普來訪前無異。雖然英美達成關稅後首份貿易協議,但10%關稅仍高於川普上任初期,協議內容也空洞。原本期待美方取消鋼鐵25%關稅的計劃被擱置,英國鋼鐵業更臨危機,第三大鋼廠已遭政府接管。
施凱爾在外交上避免爭議,巧妙跳過巴勒斯坦與俄烏戰爭等棘手議題,但未能獲得川普新的承諾。相反,英國卻更顯「川普化」:改革黨領袖法拉奇高喊「讓英國再次偉大」,在民調中領先工黨,並攻擊政府非法移民政策。川普甚至建議英國「動用軍隊」處理移民問題,恐進一步壯大極右勢力。若目標只是避免出錯,訪問算是成功,但若期待實質收穫,英國恐怕覺得被虧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