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放軟 臺股飆史上第2大漲點

受惠川普對陸關稅政策放軟,臺股23日迎來史上第二大漲點,終場加權指數收在19639.14點,大漲845.71點,漲幅4.5%,成交金額新臺幣2690.98億元。(郭吉銓攝)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軟化,不僅鬆口降低對大陸關稅,也改口沒有要炒掉聯準會主席鮑爾,帶動美股四大指數反攻,臺股23日暴漲845點,創收盤第二大漲點,終場收在1萬9639點。外資終結連七賣、轉爲買超263億元,猛敲臺積電的結果,帶動股價大漲7%。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全球金融市場大漲,全憑川普關稅政策的一念之間,由於川普釋出關稅政策的正面訊息,加上這波股價跌幅相當深,當股價跌多、有好消息釋放,反彈力道更爲顯著。

儲祥生解讀,川普已開始面對現實,當他發現民衆貨架上買不到日用品,執政民怨壓力就來了,進口產品因關稅太高而短缺,出口的黃豆、豬肉又找不到銷路,預估接下來關稅政策會持續軟化。

川普對等關稅也成爲昨日登場的臺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熱門話題。汽車零組件業者表示,臺廠多數採用FOB(船上交貨)供貨模式,運費和關稅由客戶承擔,關鍵在於產品有沒有可替代性,如果臺廠產品無美國本地供應商可替代,就能順利轉嫁。

全球最大汽車門把AM(售後市場)供應商虎山實業分析,關稅可能導致原廠零件價格上漲,進而提升AM零件售價,消費者也可能推遲維修或選擇替代方案。不過,如果是新車價格上漲,將促使消費者延長現有車輛使用增加對AM零件的需求,對AM零件反而是利多。

臺廠私下表示,美中陷入關稅僵局,意外幫臺廠「擋掉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過往臺廠最怕陸廠低價傾銷,如今陸廠商品無法輸美,美方也沒有太多選擇,成爲臺廠獨門生意,「雖說在現在這氛圍,說這個不太適合」,但平心而論,這確實是個利多。

不過臺廠也說,關稅戰沒有贏家,當關稅戰無限延長,導致推升物價、萬物齊漲後,美國的消費者是必緊縮消費,倘若陷入經濟衰退,輸美的出貨量也會受影響,整體來說仍是「短多長空」,也不必高興得太早。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對等關稅公佈將屆滿月,川普5月還將公佈半導體關稅,在尚未正式拍板定案前,分析師認爲,川普行事風格太難預測,臺股仍需密切關注美國關稅政策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