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臺戰略模糊?前美國官員:戰略清晰百害無一利

華府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13日宣佈轉型爲印太安全研究所(Institue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邀請負責印太事務的前官員共同分享、討論美國印太戰略的變化。記者陳熙文/攝影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對臺表現出「戰略模糊」,不願說明是否會在中國大陸武力犯臺時協防颱灣,美國國防部前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也同意這樣的立場,認爲對臺「戰略清晰」幾乎是百害而無一利。

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勞勒斯(Richard Lawless)則提醒說,美國如果持續被其他國家認爲把經濟放在安全議題之上,恐把美國在印太地區結交的新盟友推走。

華府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13日宣佈轉型爲印太安全研究所(Institue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邀請負責印太事務的前官員共同分享、討論美國印太戰略的變化。

賓州大學Perry World House高級專案經理善學(Thomas J.Shattuck )日前撰文指出,前總統拜登多次於任內表達美國協防颱灣的承諾,不過川普則不願表態,回到美國過去長期秉持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立場。

對此,瑞特納不願猜測川普到底是戰略模糊,還是清晰,但他認爲,美國若對臺「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會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瑞特納表示,雖然有人認爲戰略清晰可以有效嚇阻中國大陸,讓他們預期美方會在開戰時馳援臺灣,但事實上,中國大陸早已如此預期,也爲此做出各種準備。

瑞特納認爲,戰略清晰非但不會強化對北京的嚇阻,反倒可能引發美國國內的動盪,並讓臺灣人民和政府成爲衆矢之的。

瑞特納說,戰略清晰的結果幾乎是百害而無一利,只對嚇阻有非常小的潛在助力,這也是爲什麼他不建議這麼做。

至於川普政府祭出關稅政策,勞勒斯表示,美國在過去10年、20年之間,努力強化美國與印太國家的關係,同時讓他們與彼此對話,也讓他們做該做的事,若讓關稅政策傷害到這些關係,美國可能會遇到很嚴重的問題。

勞勒斯認爲,這些印太國家恐不再履行對美國的承諾,甚至也可能不再履行對自己和其他國家所做出的承諾。

勞勒斯說,他最大的擔憂不是美國最忠實的盟友,像是日本、南韓等國,而是美國近幾年來新建立的關係;若這些國家認爲美國不再重視國家安全議題,奉經濟至上,那勞勒斯擔心美國會推走這些關係,認爲「這是未來很真實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