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動武」新戰略恐成常態? 美外交官點名臺灣:情況無法複製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行動雖具爭議,卻未在國內外引發強烈反彈,不少共和黨高層更將此視爲「新國安典範」。不過,美國資深外交官哈斯(Richard Haass)近日受訪時示警,這種模式未必能複製到其他衝突熱點,尤其不適用於臺灣情勢,呼籲外界不應將此次空襲視爲美國未來對外政策的普遍模板。

哈斯曾擔任四位美國總統的顧問,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擔任主席長達20年,他近日接受BBC訪問時指出,川普在這次襲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動上,唯一失算的地方就是過度誇大成果。

不過,這項行動到目前爲止並沒有太大的反對聲浪,哈斯認爲首要原因是行動範圍有限,「第二,很多人會覺得伊朗活該,畢竟他們長期欺騙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檢查人員。根本沒有人相信伊朗濃縮鈾是爲了發電。」

哈斯認爲,但從全球安全局勢來看,這種作法無法適用在其他國家、或其他潛在覈武議題上,「對烏克蘭不適用、對臺灣不適用、對北韓也一樣不適合。這不能成爲美國外交政策的通用模板。」

「我很難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中找到跟這次伊朗空襲類似的情境。」哈斯指出,北韓早就跨過了核武與飛彈門檻,若貿然動武,很可能引發第二次韓戰,「他(川普)也不想和中國、俄羅斯直接對抗。他雖然對西半球有些看法,但總不會去攻擊加拿大、墨西哥,或是巴拿馬、格陵蘭吧。」

談及川普本人是否會因此而變得更加鷹派,哈斯表示,「不論是加關稅、空襲、退出國際協議,還是推動其他政策,這一屆政府其實不是孤立主義,而是更偏向單邊主義(unilateralist)。」

哈斯提到,川普所謂「美國優先」的定義其實非常狹隘,作法更傾向毫不留情(unsentimental),「就算你是盟友,也不能指望因此得到什麼特別待遇;你就算是敵人,也可能被以某種『開放』的態度對待。這是我前所未見的外交風格。」

哈斯也指出,目前川普政府內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人敢說真話,「我很懷疑,現在到底有幾個人願意告訴川普他不想聽的事?」他認爲,這樣的情況其實對川普相當不利,「有時候你得被人拉住,救你一命。」

哈斯表示,現在在川普身邊的人,根本不會給予類似提醒,就連其他外國領袖也害怕惹怒川普,「大家都看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當時的下場。如果對方施壓太多,可能會破壞雙邊關係,甚至個人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