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刁難Fed主席鮑爾的背後 揭美國2大致命壓力
川普(左)爲裝修費用直搗聯準會,不諱言「會辭掉預算超支的專案經理」,並大力拍了拍鮑爾(右)肩膀,施壓意味濃厚。(圖:shutterstock/達志)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位置,還穩得住嗎?川普刁難鮑爾的背後,暗藏低利率、弱美元非成功不可壓力。
七月二十四日,美國總統川普罕見親赴聯準會總部,現場瞬間化作一場政治實境秀。他當衆從口袋掏出一份文件,對着鏡頭質疑:「聯準會的整修預算,從二十七億元(美元)飆升到三十一億元。」
畫面切換,鮑爾先是眉頭微皺、搖頭回應,隨後睜大眼睛,一臉難以置信,彷彿在說:「你在說什麼?」他從川普手中接過文件,戴上老花眼鏡,逐行閱讀後反駁:「這裡面還加上了五年前就完工的大樓!」
川普爲何一心開除鮑爾?
美債利息爆表+大而美法案
有記者現場追問川普:「如果這是你主導的建案,會怎麼處理這種預算超支的經理人?」川普直言:「通常我會開除他們。我希望他(鮑爾)能降息,除此之外,我還能說什麼?」
這是近二十年來首度有美國總統親訪聯準會。回顧歷史,總統親臨聯準會的前四次,都是爲了祝賀新任主席,這一次卻像是來「督軍」,矛頭直指現任主席。
川普爲何如此執著於開除鮑爾?爲何甘冒動搖聯準會獨立性的風險,也要迫使其降息?
其中一個關鍵理由,是降低美國龐大債務的融資成本。
高盛近期所出具的報告指出,目前美國債務總額已達三十六兆美元,直逼二戰水準,每年光是付利息就要花近一兆美元,成爲第二大政府支出,超過國防跟醫療保險。
加上「大而美法案」在國會闖關成功,《經濟學人》預估,美國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從目前佔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三%,成長四%至六%,幾乎翻了一倍。
只要利率能降,政府每年就能少付一大筆利息。這筆帳,川普算得精,對聯準會的態度也從喊話變成施壓,手段一波比一波強硬。
再加上,今年是美國國債到期的高峰,有高達九兆二千億美元的國債到期,約佔美國市場流通債務總額的三分之一,也接近美國GDP的三成。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分析,今年正值美國國債到期高峰,無論未來是發行兩年期、五年期或十年期國債,政府壓低舉債成本,但聯準會不降息,舉債成本就會居高不下,「川普怎麼可能不急?」
除了降低融資成本的壓力,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川普的經濟戰略核心是圍繞着「製造業迴流」與「企業重返美國投資」,再透過減稅刺激內需,雙向推升經濟成長。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搭配「低利率」和「弱美元」。
大華銀全球短年期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經理人謝奕騰表示,因爲外國企業在美國設廠時,期待的是低利率、弱美元;等到工廠完工、開始出口時,則更需要一個具競爭力的匯率,才能在全球市場與對手一較高下。
要讓美元保持弱勢,聯準會「壓低利率」就是關鍵一環。
川普的終極目標,甚至是將聯邦基準利率壓在一%以內,遠低於當前美國通貨膨脹率與聯準會目標。
一方面壓低利率、一方面課徵關稅,這兩股壓力可能推高通膨,但川普政府的盤算是:只要利率夠低,民衆借貸成本下降,買車、購物壓力減輕,加上減稅政策上路後,民衆可支配所得增加;再結合低利率帶動股市上漲,民衆帳面收入也同步成長,這些效果就有機會抵銷通膨的負面衝擊。
這盤棋若走得順,川普就有可能如願達成兩個目標——讓美國重拾製造業優勢,同時帶動整體經濟成長,一箭雙鵰。
鮑爾走後誰上位?
三位可能人選都是川普粉絲
但若一子錯,就可能滿盤皆輸,變成一場災難,如同一九七○年代尼克森總統向時任聯準會主席伯恩斯(Arthur Burns)施壓,要求快速降息,以刺激經濟,結果釀成前所未有的「停滯性通膨」,也重創了聯準會公信力。
假設鮑爾真的被趕下臺,德意志銀行預測,短期的市場動盪難免,美元指數將在一天內下跌三%到四%,並伴隨債券市場的強烈賣壓,十年期、三十年期國債殖利率,將分別上揚○.二和○.五個百分點。
就算鮑爾順利走完任期,新的聯準會主席也會更加「鴿派」,且目前浮上臺面的三個黑馬,幾乎都是「川粉」,可能會更聽從白宮的指示。
謝奕騰則表示,其實新舵手不需要真的降息,只要市場預期這位新人選傾向鴿派、未來可能多次降息,美元就足以轉弱,進而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
當前市場對美國降息的預期雖高,但通膨變數仍未消散,長天期國債殖利率易受擾動,難以下行;相對的,短天期國債受惠於政策利率調整,風險相對較低。投研機構 Citrini Research建議「買短賣長」仍會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內,較爲穩健的債券資產配置策略。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業週刊第19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