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撤電動車補貼!彭博:美電池廠2030年恐爆「產能過剩潮」

▲電動車需求大減1,400萬輛,美電池業陷生存危機。(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隨着川普政府撤回對電動車的補貼與政策支持,美國電池製造業恐在2030年前迎來嚴重的產能過剩危機。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報告指出,美國電池需求預估僅約3.78億度(約378 GWh),較川普上任前的預測下修56%;然而,屆時產能總量將逼近6.2億度,遠高於需求。

根據《彭博》報導,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零件,拜登執政時期曾快速推動產業成長,但川普取消聯邦購車補貼並逐步廢除稅收抵免,使市場需求急遽降溫。報告預估,2030年前美國電動車銷量將比原先少1,400萬輛,直接重擊電池產業。BNEF分析師海爾斯(Matthew Hales)直言,「穩定的監管支持對普及至關重要,而川普對這種支持採取了猛烈打擊。」

▲美國總統川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電池業者還面臨另一重壓力:儲能市場的不確定性。近年來美國電力公司大量部署電池系統,用於防止停電與儲存再生能源,去年規模已達26 GW,然而川普新規要求,儲能開發商若使用中國材料將無法獲得稅收抵免,而中國目前掌握全球近九成正極材料及逾九成負極材料,幾乎壟斷市場。海爾斯警告,這些限制「可能不可行,將拖累美國儲能新增量」。

在需求不振與政策風險雙重打擊下,不少電池製造計劃已被迫喊停。Kore Power宣佈放棄建廠,Amprius Technologies也暫停在科羅拉多州的1.9億美元工廠計劃,汽車大廠Stellantis更取消伊利諾州擴產案。專家預料,未來還會有更多業者退出。

儘管如此,分析人士認爲產能過剩未必全面實現,部分企業或將隨市場調整而縮減投資,但可以確定的是,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已爲美國新能源產業投下沉重陰影。Hales更形容,這些變化恐成爲「美國製造業希望的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