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內閣官員再訪臺? 美國務院:有擴大接觸動力

▲美國國務院21日未正面迴應是否將再現「川普1.0」時期的頻繁互訪。(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菲律賓近期鬆綁政府官員與臺灣的互動限制,引發外界關注美國是否也將重回川普任內、屢創紀錄的高階官員訪臺模式。對此,美國國務院21日未正面迴應是否將再現「川普1.0」時期的頻繁互訪,只重申美臺非官方關係深厚,雙方共享民主價值,民間與經濟互動緊密,是持續擴大接觸的驅動力。

回顧川普第一任總統任期,美國官員訪臺層級一再突破天花板。時任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在2020年8月訪臺,創下自1979年美中建交後最高層級美國內閣官員訪臺紀錄。隔月,時任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隨即來臺,也成爲當時近半世紀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國務院官員。

▲時任衛生部長艾薩在2020年8月訪臺,與時任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出席記者會。(圖/記者趙於婷攝)

然而,拜登政府上任後,官員訪臺以美國在臺協會(AIT)時任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爲主,訪問層級相對低調。

如今川普重返白宮,是否將再次派出行政部門高層訪臺,國務院發言人並未鬆口。

對於中央社提問,該名發言人僅表示,臺灣是印太區域內的民主燈塔與科技重鎮,美國視其爲關鍵夥伴。美臺長年維持非官方但緊密的互動關係,不僅共享核心價值觀,也在商業與人民交流上保持活絡,這些都是推動雙方深化往來的重要基礎。

美國自1979年與中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行政部門對美臺官員會晤設下諸多限制。即便如此,國會長期扮演推動美臺深化交流的重要推手。2018年通過的《臺灣旅行法》,鼓勵美臺高層互訪;2020年底再通過《臺灣保證法》,要求國務院檢討並報告對臺交往準則。

川普任內的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更在卸任前宣佈,取消美國對臺交往的內部限制規範,象徵美臺關係邁入新階段。

今年川普重返執政後,聯邦參議院及衆議院都有跨黨派議員提出「臺灣保證實施法案」(Taiwan Assurance Implementation Act),這項法案可稱是上述「臺灣保證法」的升級版,要求國務院制定具體計劃,解除美臺仍存的交往限制。

美國法案必須經參議院、衆議院通過文字一致的版本,再由總統簽署,纔算完成立法程序。參議院版本的「臺灣保證實施法案」已出了所屬委員會,衆議院的相關投票時程還未公佈。

另有國會議員直接致函內閣官員,盼促成訪臺行程。共和黨籍衆議員帝芬尼(Tom Tiffany)及奧格茲(Andy Ogles)這個月初即致函農業部長羅林斯(Brooke Rollins),請她未來率領貿易代表團出訪亞洲時,將臺灣列爲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