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華爲開始生產高階晶片
據外媒披露,中國資通訊設備龍頭華爲在深圳的工廠將首度嘗試生產高階晶片。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近年爲突圍美國科技封堵,致力推動晶片國產化。據傳中國官方希望今年底前汽車晶片自產率至少達到四分之一的目標,但截至去年底該比例只有15%來看,知情人士表示難度頗高。但中國仍致力推動國產晶片,據外媒披露,中國資通訊設備龍頭華爲在深圳的工廠將首度嘗試生產高階晶片,以取代輝達(Nvidia)及臺積電的技術。
中國政府上月底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125%關稅,卻豁免了與汽車製造有關的8類美國製晶片,因爲這些晶片中方難以從其他地方採購,在中國車企遊說後,中方纔做出豁免關稅的決定。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試圖推動晶片自立自強,但在過去10年裡,中國的晶片進口額卻持續增長,去年中國半導體進口額達4,120億美元,年增10%。而對8類美製晶片關稅的豁免,則突顯其在晶片領域的薄弱之處。
除此之外,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已告知中國汽車製造商,希望確保今年使用的晶片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中國製造。
然而,晶片從設計、測試和驗證須耗時多年,光是設計通常需要1年半至2年的時間,考慮到嚴格的安全要求,汽車晶片會需要額外2至3年時間進行測試和驗證。中國國產汽車晶片去年僅佔15%,知情人士坦言,該目標很難實現。
報導稱,一家中國國有汽車製造商的供應鏈主管表示,這次關稅戰發出明確信號,「我們要更快地從我們的體系中替換掉美國零部件」。
面對此一困境,華爲已採取行動。外媒披露,華爲正在深圳觀瀾興建三座工廠。據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一座可能用於生產自家智慧手機與升騰人工智慧(AI)處理器的7奈米晶片,是華爲首度嘗試自行生產高階晶片。
另外兩座工廠已於去年竣工,分別由晶片設備新凱來,以及記憶體制造商升維旭營運,並獲得深圳市政府的財政挹注。此外,華爲也在上海、寧波及青島,投資半導體廠。
報導稱,華爲投資半導體廠,旨在研發出能取代輝達、艾司摩爾、SK海力士,以及臺積電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