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智庫丨從浙江人工智能標杆企業得到的三點啓示
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尹夢奇
2025年上半年,浙江人工智能產業領域“很忙”,不僅活動一場接一場,發佈的政策也接連不斷。就在前不久,“數字浙江”建設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浙江明確未來重點抓好四個關鍵領域:加快構建新型算力體系、加速落地一批牽引力強和影響力大的應用場景、讓企業成爲人工智能發展的主導力量、不斷提高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僅如此,該省還提出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培育機制和投入增長機制,進一步贏得發展先機、把握髮展主動權。
企業是浙江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驅動力量,其發展動向是產業風向標。近日,四川日報川觀新聞調研組深入浙江人工智能產業鏈條上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關鍵環節重點企業以及行業協會,通過實地走訪瞭解當地企業發展最新動向和舉措,學習浙江引育AI產業的好經驗、好辦法,爲四川更好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在爲期一週的深入走訪中,調研組從浙江AI標杆企業發展實踐中得到三點思考,爲四川更好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提供參考。
啓示一
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渴”
優先發展公共雲 降門檻、降成本、少浪費
今年2月,阿里雲集團發佈重磅消息,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投資額超過去十年總和。阿里雲智能集團戰略發展西南總經理黃蕾坦言,當前人工智能特別是大模型領域,無疑迎來了一場“百年不遇之科技大變革”,特別是2025年進入AI應用元年,AI落地千行百業,而這些背後都需要大量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和算力支持,這也是阿里雲下定決心投入巨資的重要原因。
調研組結合阿里雲在“大本營”浙江杭州發展的相關經驗梳理髮現,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集中精力發展公共雲,既能降低中小企業上雲門檻、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能避免資源低效浪費。
降低上雲門檻和使用成本。優先發展性能優良的公共雲,在不需要本地化部署的前提下,既能給更多中小企業提供性能更高的算力,同時還能降低企業上雲成本。當前,研發一款基礎大模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資源,同時其難度也較大。瞄準應用場景、終端產業兩大方向,浙江推出了“公共雲+大模型+應用場景”模式,並對上雲調用模型和算力使用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支持,以此鼓勵廣大中小企業以相對較低的門檻參與到人工智能領域,降低企業科技創新的門檻。
“再從算力供給角度看,核心目的是希望更多企業能相對便捷使用到高性能的公共算力,也不應限定只能使用本地化的算力。”黃蕾認爲。
避免資源低效浪費。算力需要大量的電力作爲支撐,能耗消耗較大,應避免各地建設小而散的算力中心,進行集約式發展。有專家分析表示,只有達到萬卡以上規模的算力集羣,才能滿足大模型訓練,以及達到高性能、高可靠、穩定的計算能力。如果建設大量達不到高性能要求的算力中心,不但上架率低,同時也會造成電力資源浪費。
四川作爲全國“東數西算”節點省份,建有算力全球前十的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全省算力發展指數排名全國第7,不僅形成了雅安、郫都、雙流、簡陽等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基地,同時還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充分保障人工智能項目的快速運轉。當前,我省正強化省內異地、省外聯網算力調度服務,加快打造“綠電+算力+產業”園區,爲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算力數據資源。
“正是因爲看好四川在西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及四川算力需求的巨大市場,阿里雲進一步加大了在四川投資佈局。”黃蕾透露,目前其在成都東部新區投資建設的智算基地,已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爲算力高效調度的國家級示範項目。
有研究數據顯示,大模型企業算力成本約佔運行成本60%,如何有效降低算力成本成爲關鍵。調研中,多家受訪企業認爲,四川水資源豐富,對構建高效的新型算力體系具有強有力支撐,四川在優先發展公共雲、打造集約式算力集羣上可進一步發力,從而助力更多中小企業上雲降低門檻、降低成本。
啓示二
完善梯度培育體系
發揮科技資本與場景應用協同效應
今年浙江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要加快梯度培育人工智能企業,壯大產業隊伍。其中,梯度培育按照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鏈主和雄鷹企業、世界一流企業等多個層次進行分類培育,給企業提供系統性、政策性支持。
當前,隨着經濟發展加快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科技資本加速走向時代舞臺,相關的產業政策更加強調爲科技資本服務,爲科技型企業家服務,爲科技創新服務。浙江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發行上市併購重組等方法做大做強,同時也始終秉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原則。
比如,積極搭建資本合作平臺,引進相關企業項目,打造公共平臺。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於曉飛介紹,當前浙江中小企業同樣面臨缺乏資金投入人工智能的現實情況。溫州有製鞋行業,黃岩有模具行業,樂清有電器行業,這些行業覆蓋大量中小企業,各地則針對行業性痛點,集中火力招引或者打造平臺項目,賦能產業鏈上的企業羣體。以溫州鞋業爲例,三線城市急缺設計人才是當前行業最難的環節之一,當地的浙江紅蜻蜓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攜手科研機構聯合開發一款基於AI設計的大模型平臺,面向整個行業提供普惠服務,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提供政策引導和支撐。
更好發揮項目招引作用,也是壯大產業的重要途徑。調研組走訪企業時,多家企業均提及一個詞語“西南總部”。受訪企業認爲,四川有龐大的人才隊伍優勢、衆多應用場景資源和數據資源,招引扶持企業在川打造西南總部,利用資源渠道優勢助力優質項目快速佈局落地業務,能夠有效實現企業和產業的協同壯大。
拓寬場景應用範圍,以更大平臺爲企業發展賦能。調研發現,廣東在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爲何以“杭州六小龍”爲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集中在浙江爆發?其中有兩大重要因素支撐:一是長三角巨大的經濟體量給企業提供了廣闊平臺,其人工智能場景應用並未侷限在杭州當地、浙江本省,而是面向長三角市場進行更大範圍的場景應用,助力技術和產品更快更好落地;二是強大的縣域經濟做支撐,隨着浙江更多千億級縣域經濟發展起來,足夠大的產業規模和應用市場環境能夠更好支撐人工智能企業縱深發展。
當前,四川正緊緊盯住鏈主企業抓龍頭,着力強化建圈強鏈的主引擎,既推動一批鏈主企業積極參選國家科技領軍企業,同時還有兩家企業上榜全國十大AI芯片企業,5家企業入圍“2025 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綜合實力TOP100”榜單,形成了有效帶動作用,但同時也面臨着配套企業不足、融資支持不夠等問題。有專家表示,受企業輕資產、無抵押、營收規模小等因素制約,中小型人工智能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對四川而言,一是建議加快對各類企業的梯度培育,形成雁陣發展格局,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支撐;二是進一步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加快集聚人工智能創新資源要素、增強協同創新能力,在更大範圍、更廣市場中拓展應用場景,同時各地應集中力量,結合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率先破題,加速落地應用。
啓示三
熱流涌動 更應加強產業合理性規劃
切忌盲目創新、過度創新、發散創新
當前,人工智能成爲全球大國博弈主戰場,各國力圖在全球科技中掌握主導權。國內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多地均在全力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比如,AI大模型擁有數量居全國首位的北京,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目前北京已探索創新出臺算力券等政策措施,支持企業租用智能算力資源,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爲AI大模型的應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撐。再如,上海提出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地,大力實施大模型智能算力加速計劃,積極打造市級智能算力統籌調度平臺,構建規模化先進算力調度和供給能力等。
結合阿里雲、海康威視、宇樹科技、靈伴科技等行業標杆企業的發展路徑,以及浙江地市一級分類發展的實際,調研組梳理歸納出一個共同點:即深耕細分賽道,在各自細分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模式突破、產品突破,從而帶動一個產業鏈的突破性成長。
此外,產業發展需要企業有爲、政府有爲,企業、產業、政府之間應構建良性互動關係。一方面,政府層面切忌貪大求全,應當將人才資源、數據資源、資金資本等各類資源,集中向細分賽道傾斜,走出差異化競爭的特色發展路徑,進而形成層次豐富的產業發展生態,培養出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藍海;另一方面,企業切忌盲目創新、過度創新、發散創新,否則容易失去資本青睞,錯失關鍵發展機遇。
落地四川,應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聚焦算力供給、大模型開發、應用場景打造、人形機器人和無人機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培育等關鍵領域,找準切口、精準發力,加強產業合理性規劃,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形成獨具四川特色的優勢競爭賽道。
(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