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東互保協會新年度合約今生效 長賜輪主要理賠案傳近日完成

▲「長賜輪」一項主要理賠案傳近日將可達成協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各大船東互保協會與會員公司間的新年度合將自今(20)日起生效,今年保費調幅在4-7%之間,而4年前在蘇伊士運河發生擱淺事件的「長賜輪」,傳出一項主要理賠案會在近日達成協議,讓理賠工作告一段落。

長榮海運前副總裁謝志堅,本週一(17日)在臺北市海運承攬公會演講時談到,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對於建造超大型貨櫃船與加入海運聯盟頗爲排斥,經他與長榮海運團隊說服,終於決定使用超大型貨櫃船與加入海運聯盟,但是考慮可能的風險,採取長租策略而不是自建。他笑說張總裁英明,否則長賜輪事件長榮就要承擔起鉅額的理賠工作。

長賜輪是日本今治造船子公司正榮汽船株式會社長租給長榮的20,214箱(20呎櫃)貨櫃船,在2021年3月23日向北航行通過蘇伊士運河時,疑似因沙塵暴、強風、人爲因素等影響,發生船頭插入東岸擱淺,船身打橫,造成蘇伊士運河航運堵塞,於當月29日重新浮起並脫困,由拖船推至大苦湖下錨檢修並釐清肇事原因與責任歸屬。

運河管理局原本要求9.16億美元的賠償,其中包括3億美元的解救行動津貼,以及3億美元的名譽損失費,但遭大英互保協會(UK P&I Club)拒絕,運河管理局之後將索賠金額降低至5.5億美元,船東公司和保險公司則是提出1.5億美元的賠償,經過約3個多月折衝,最達成協議放船,但實際賠償金額未公開,賠償金則由船東與貨主以共同海損承擔。

另外船東還面對託運人和其保險公司針對貨物損壞的賠償,爲了限制索賠,長賜輪的船東和保險公司在2021年5月設立了一個限制基金,將對該貨櫃船的索賠限制在8400萬英鎊(9700萬美元)。高等法院批准了這個基金,索賠者可以從基金中提取資金,直到用完爲止。

另外救難公司也提出訴訟要求船東付出更高的救難費用。保賠業者指出,船東實際要支付的理賠費用有限,船體損毀有船體險、運河損壞或第三人營運損失有船東責任險、貨物有貨主自己保的貨物險,但是貨物承保公司可以向船東索賠,船東如果投保的金額夠高,而船隻經過多年營運船舶市值降低了,船隻發生全損時獲得的理賠,也曾發生讓船公司賺到理賠金的現象,另打撈後扣除互保協會承擔的打撈費,船隻賣廢鐵還能讓船東拿回一筆錢的情況也發生過,但都是極少數,現在船舶造價高漲,打撈費用也高漲,船公司很難賺到理賠金。

去年年底各保賠協會因爲通膨問題與12個保賠協會共同承擔的保賠案件多,都已陸續公佈調升今年保費,嘉德保賠協會(Gard)調高4%、西英保賠協會(WOE)提高5%、大英互保協會(UK)提高6.5%、汽船互保協會(Steamship)提高5%,大不列顛保賠協會(Britannia)調高比例也與同業相當。

至於有發生重大事故,理賠紀錄不好的船公司,保費是會被提高的。嘉德保賠協會董事會決定在2025/26保險年度,給予續保會員議定ETC互助會費10%的折扣。2025年是Gard連續第16年向續保會員返還會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