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羅慧夫醫師精神 白疤公益義賣募款逾30萬助顱顏重建

▲義賣所得捐贈,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左二)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主任陳國鼎(右二)代表接受。記者郭韋綺/翻攝

國際白疤中心、國際史懷哲基金會亞洲分會與臺灣美容醫學產業全聯會共同主辦「2025致羅慧夫、傳承整形大愛」行動,結合整形醫學與藝術舉行公益義賣,募得逾30萬元義賣善款,全數捐贈予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支持顱顏重建手術與白疤治療研究。

白疤中心創辦人曹賜斌醫師指出,白疤是整形醫學中極具挑戰的次世代課題,尤其對脣齶裂患者而言,手術後殘留的脣上白疤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暴露個人病史、造成婚戀與社交障礙,他強調,破解白疤就是治癒心疤,希望透過醫療與藝術的結合,讓患者不只外貌重建,更能找回自信與尊嚴。

此次活動邀3位患者現身說法,分享治療過程與心理轉折。來自香港朱先生坦言,年輕時因情緒問題在手腕留下割痕白疤,造成多年羞於裸露手臂,去年接受白疤顏色再生術,疤痕明顯改善,「不只修復皮膚,也終於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另一位王小姐曾因脣部受傷導致外觀明顯白疤,長期誤被他人認爲是先天性脣裂,帶來情感與職場壓力,接受手術後白疤已淡化,「終於不再被誤解,整個人都輕鬆起來。」

公益義賣包括十餘件畫作與扇面藝術作品,現場醫界與企業人士熱情搶標,康霈生技、凡登整形、亞太聯發、時尚假期醫美集團均踊躍參與,義賣所得共逾30萬元。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主任陳國鼎表示,每一條脣裂白疤都是病患成長曆程中難以抹滅的記憶,希望透過這樣的善款與關注推動精準醫療、提升顱顏重建品質,讓患者的未來不再受限於過去的傷痕。

顱顏整形宗師羅慧夫醫師之子德克(Dirck Noordhoff)也特地自美國返臺出席,他代表家屬感謝臺灣社會長年以來對父親理念的傳承與實踐,德克表示,父親始終相信醫療使命不只在手術室內,也要走入病患家庭、走進他們的內心。

臺灣美容醫學產業全聯會理事長蔡豐州也指,回顧羅慧夫醫師在臺推動顱顏重建40餘載,培育出大批整形外科人才,奠定臺灣整形醫學在亞洲的重要地位,希望透過這場公益義賣行動,讓整形迴歸人性光亮與愛的延續。

羅慧夫醫師之子Dirck Noordhoff先生特地從美國來臺到場參加。記者郭韋綺/翻攝

2025致羅慧夫、傳承整形大愛行動公益義賣現場10餘件藝術品拍賣。記者郭韋綺/翻攝

國際白疤中心創辦人曹賜斌醫師。記者郭韋綺/翻攝

國際史懷哲基金會亞洲分會主席王杉財博士(左一)、羅慧夫醫師之子Dirck Noordhoff先生(左三).曹賜斌醫師(左四)、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陳依伶執行長(右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右二)、高雄市公教人員油畫協會理事長施韋伶(右一)對義賣活動給予高度肯定。記者郭韋綺/翻攝

藝術家吳莉貞(左)作品《鶴鳴九臬》,由西園醫院董事長林澤安(右)高價得標感動不已,兩人感動相擁。記者郭韋綺/翻攝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