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演話劇《風雪夜歸人》13年,演員餘少羣:魏蓮生已慢慢“長”在身上

北京日報記者 高倩

漫天大雪中,一襲紅衣的魏蓮生翩然起舞,如紅梅凌寒,又似鮮血刺目——這個驚豔的設計,是國家大劇院版話劇《風雪夜歸人》尾聲處的點睛之筆,自2012年首演以來,始終令人津津樂道、念念不忘,每到這一刻,餘少羣又一次在舞臺上走過了魏蓮生跌宕起伏的一生。

時隔6年,《風雪夜歸人》近日再次上演。13年間,11輪演出,餘少羣仍然在臺上,但有些事已悄然改變。

13年話劇表演更懂了“關照”

在戲劇家吳祖光的筆下,魏蓮生是話劇《風雪夜歸人》的靈魂人物,有人傾慕他,有人依賴他,有人予他桎梏,也有人要解救他。以前,餘少羣演魏蓮生紅極梨園的前半生,只覺“烈火烹油、光彩照人”,如今,他對魏蓮生與一衆角色更多了憐憫之情。

餘少羣說,如今,他已不再僅僅關注劇本上留給自己的“規定動作”。比如,與玉春墜入愛河時,魏蓮生折花相送,在年輕人熾熱的情愫外,他又解讀出同病相憐的感慨:玉春那麼美、那麼善良,可她與魏蓮生同如籠中雀,是沒有自由與尊嚴的玩物。餘少羣與飾演玉春的程莉莎在《風雪夜歸人》中一起走過了13年,這次,望着相識已久的搭檔,他望得出了神:年輕時,看山只是山,如今,閱歷的增長磨礪出關照周遭的能力,“話劇永遠要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呈現在舞臺上,13年來,這是表演帶給我的成長。”

演角色不如“向下延伸”

13年,魏蓮生這個角色與《風雪夜歸人》這部戲,慢慢“長”在了餘少羣身上。這期間,許多話劇作品都邀請過餘少羣,但他一一謝絕了:“我不是話劇演員出身,很難遇到一個像魏蓮生這樣契合自己表達力的角色。”餘少羣學過漢劇、越劇,拍電影《梅蘭芳》時又學了京劇,能從年齡、外形、藝術氣質上在舞臺上立住名伶魏蓮生,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緣。

“剛入行時,我覺得應該證明自己,拓展事業的寬度,所以打戲、搞笑、扮醜,什麼我都能接。”當陳佩斯執導的電影《戲臺》找來時,餘少羣下意識的反應是拒絕,但話劇版《戲臺》珠玉在前,他最終決定在電影版中給出自己的演繹。

餘少羣坦言,自己也在等待合適的影視作品,然而“尷尬”的年紀,“演小的有點兒老,演老的有點兒小,選擇不像之前那麼多。”對此,他也坦然:“如果暫時沒有機會去拓展寬度,那就向下延伸。大家覺得我適合戲曲或古裝,多演一些也沒關係,因爲演員是終身的職業。”

而靜下心來,乍看相似的角色,也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梅蘭芳》中的少年梅蘭芳驚才絕豔,《戲臺》中的鳳小桐柔中帶剛,魏蓮生秉性純粹、古道熱腸。“直到今年,我才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享受’過演魏蓮生。”這一次,餘少羣要享受魏蓮生從衆星捧月的雲端跌落、被背叛出賣繼而孤身遠走的命運,酣暢淋漓地替他活一把。

希望自己“內心乾淨一些”

許多觀衆曾問餘少羣,如何看待魏蓮生的“出走”:窮孩子魏蓮生摸爬滾打,好不容易出人頭地,但大好的事業說舍就舍,下場更是淒涼,玉春的“忽悠”,怎麼就能吸引着他不顧一切?而回看魏蓮生可悲可嘆的“出走”,餘少羣只覺得“好難得”,在名利的裹挾中,玉春點醒了魏蓮生,令他明白越是受人追捧越是不得解脫,讓他的靈魂跳出來質問:真正的“我”到底在哪裡……在精神的自由與尊嚴面前,沒有砝碼有與之相等的重量。

這種充滿反抗甚至自毀意味的覺醒,仍讓人覺得相當超前和激烈,而餘少羣能共情這份純粹。信息碎片化的年代,流量來了又走,守住平靜很難,“獲取信息的方式多了,焦慮也一下子變多了。”餘少羣說,“很多人勸我,不知道你在死磕什麼,但我一路走來,有幸接觸過許多大師,知道作爲表演從業者應該堅守什麼。”餘少羣希望自己“內心乾淨一些”,始終能靈敏捕捉角色帶來的東西。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