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睡到飽 挑選牀墊助好眠

「初三要睡到飽」,挑選好牀墊對睡眠品質影響很大。圖/123RF

今天是初三,俗話說「初三要睡到飽」,睡眠品質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醫療部主任暨復健科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臨牀上不建議人在睡眠時間固定同一姿勢,而是要隨睡眠週期改變姿勢,才能避免起牀後身體麻木問題,因此以何種姿勢入睡不是問題,但建議民衆要挑選能讓脊椎保持「W字型」的牀墊。

整夜沒翻身 腿嚴重麻木

韓德生說,依照睡眠深淺,民衆每個晚上會有3至5次睡眠週期,且每個睡眠週期中會有「快速動眼期」,期間會自然翻身,若都不改變姿勢,反而會造成局部神經壓迫或組織缺血。

韓德生表示,臨牀上曾碰過一些案例,民衆吸毒、喝酒回家後,往客廳地上一躺,因地板較硬,整個晚上都沒翻身,隔天上午起來,坐骨神經已被壓壞,腿部出現類似趴睡後手部發麻的嚴重麻木症狀,嚴重者甚至會雙腿無力。

「爲避免血液循環不良,出現壓迫性傷害,不建議維持任何睡姿太久。」韓德生指出,臨牀上會對病人睡姿提出建議的情況,包括心臟衰竭患者,與罹患肺部疾病導致呼吸困難的患者,睡覺時建議仰臥,以「頭高身體低」方式,將頭部提高30度至45度,患者換氣上會較爲順利。

設定鬧鐘 協助長者翻身

一般民衆會自然翻身,但中風或肢體動作較困難的長者,則需要旁人協助翻身。韓德生表示,對於難以自主翻身的病人,建議照顧者設定鬧鐘,每2小時定時翻身,並協助患者改變睡姿,例如10時入睡時爲仰睡,12時可改爲左側睡,2時改爲趴睡,4時再換成右側睡,藉此方式可避免壓迫性傷害,導致病人出現組織缺血、潰瘍、破皮等狀況。

韓德生指出,對於無法變換姿勢,又沒有旁人照顧的民衆,則可以使用氣墊牀協助翻身,氣墊牀由長條型氣囊組成,會輪流充氣,固定時間改變充氣位置,協助民衆改變睡姿。

要提升睡眠品質,挑選牀墊是關鍵。韓德生表示,人體脊椎彎曲有弧度,因爲肺部在前方,胸椎往後突出,腰椎則往前突出,再往下方的薦椎又往後突出,導致脊椎骨從側面看呈現W字型。如果睡在很硬的牀墊上,背部的W字型被打破,一覺起來一定會全身痠痛不適,「建議牀墊一定要有厚度,睡榻榻米也可以,但要挑選厚度至少5公分以上的品項。」

挑選牀墊 不能太軟太硬

如何挑選適合的牀墊?韓德生說,牀墊不能太硬,但也不能太軟,睡在太軟的牀墊上,脊椎呈現U字型,容易導致背部肌肉拉伸,前側肌肉收縮,與正常肌肉張力狀況不同,建議要挑選能讓脊椎保持「W字型」支撐力適中的牀墊。

很多人挑選牀墊,容易誤入「獨立筒」牀墊的迷思。韓德生表示,牀墊的支撐力與是否爲獨立筒、獨立筒數量並無直接關聯,獨立筒太軟也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也有非獨立筒牀墊支撐性良好,建議民衆挑選牀墊時務必先試躺,確認背部狀況才購入。

即使一夜好眠,早晨起身時,必須避免姿勢性低血壓。韓德生說,年輕族羣血管收縮力沒問題,自主神經系統正常,從躺臥姿勢站起時,血液雖被重力吸引至腳或腹部,上半身雖缺血,但交感神經活化,促使下肢血管收縮力增強,可把血液回輸腦部;但長者、中風、脊椎損傷患者,則因交感神經受影響,血液難以迴流,容易導致姿勢性低血壓,出現頭暈、胸悶情況,建議此族羣可穿彈性襪,代替血管張力,讓血液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