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陸沒人買!美國豬肉產品訂單無處去 嚴重損失曝光
美國豬肉產業受關稅衝擊。(美聯社資料照片)
川普關稅大戰害人害己,大陸除了不再進口美國大豆,更取消美國豬肉訂單的規模達1.2萬公噸,創下2020年以來最大紀錄。美國肉類出口協會(USMEF)副總裁博羅爾 (Erin Borror)擔憂表示,這些產品是專爲大陸生產並標示,大陸取消訂單後轉運更加困難。尤其大陸是豬內臟等豬副產品的主要買家,若失去大陸市場,以豬副產品來看,全年總損失上看10億美元
大陸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面臨145%的史上最高關稅,陸方展開反制,根據meatpoultry報導,目前美國豬肉及豬副產品面臨的有效關稅率高達172%,美國牛肉及牛副產品的稅率也高達147%。
博羅爾示警,由於美國對運往大陸的產品有特殊要求,因此尋找替代的貿易伙伴具有挑戰性。這些出口到大陸的美國豬肉產品,是專門爲大陸生產並標示,因爲是不含萊克多巴胺的產品,加上包裝袋與箱子上都印有大陸標籤,考量這類產品生產成本高、專爲大陸打造,恐難以重新調配至其他市場。
尤其大陸有獨特的產品需求,其他市場無法完全取代,數據資料顯示,大陸是豬內臟等豬副產品的主要買家,博羅爾預估,美國豬肉業若失去大陸市場,以豬副產品來看,每頭豬損失約8至10美元,全年總損失上看10億美元(約325億元新臺幣)。
農業貿易公司Global AgriTrends創辦人、經濟學家斯圖亞特(Brett Stuart)分析,大陸的特殊之處在於購買的產品,包括購買各種內臟副產品部位如豬頸骨、豬頭、豬腳、豬尾巴、豬腸等,大陸是唯一接受這些產品的市場,而且他們的採購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