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踩煞車!傳陸管制2千種礦產項目 加速資源武器化對抗美關稅

韓媒指出,中方出口管制的審查項目擴大至逾2,000項。路透

中國大陸4月管控稀土出口,掀起全球稀土荒。韓媒指出,中方把審查項目擴大至逾2,000項,連戰略礦物的相關產品都納入其中,導致出口延誤。報導稱,北京將出口管制大權集中在商務部,加速資源武器化以對抗美國關稅。

南韓朝鮮日報報導,北京業界人士13日透露,中國商務部4月起重新評估礦產的戰略價值,包括已受管制的礦物,及相關成分、化合物、科技產品等,使得出口形同踩煞車。北京去年底限制700種軍民兩用礦產出口,今年2、4月又管制12種稀土與戰略礦產輸出,現在連衍生產品也遭審查,導致管制品項據傳增至2,000多項。

南韓官員說,這是中國2010年限制稀土出口至日本後,15年來首次全面整頓礦物出口系統。北京改革礦物供給,聚焦於強化中央控制、擴大限制清單。中方設立系統,追蹤礦物生產的各個階段,去年底通過的法規,讓商務部能全權控制所有軍民兩用商品的出口。現在受限品項包括電動車、電池等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原料。

受此影響,原本被歸類一般工業商品的項目,也開始面臨出口延誤。部份情況下,中國海關會突然暫停清關,要求出口商取得商務部的官方許可,確認這些商品可以出口。5月起,原物料若含有少量半導體原料或某些礦物,儘管未正式納入管制清單,也須遭出口審查。知情人士說,這導致出貨頻受耽擱。英國金融時報(FT)也說,鈦棒、鋯管等一般金屬產品,雖未列入管制名單,也延後通關。

報導寫道,北京的長期目標,似乎是要打造全國性系統,來消除非法採礦與走私。中國與日本2010年爆發釣魚臺爭議時,北京的稀土管控,因走私猖獗未能奏效。這回中方要用更嚴格的中央監管,來避免此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