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死後不久,吳起亂箭穿心而亡,楚國太子:立即處死所有貴族
當吳起趴在了楚悼王的身上時,他也是打算賭一把。賭什麼呢?他就賭這幫楚國的舊貴族不敢對楚悼王的屍體動刀子,結果他賭輸了。
吳起是萬萬沒想到啊,他的改革已經把這幫舊貴族給搞瘋了,明知道楚國有“麗兵於王屍者夷三族”的法令,可這幫舊貴族,顯然是被欺負慘了啊,寧可被夷三族,也要把吳起給宰了。
於是乎楚悼王的屍體就被他們戳了一萬個透明窟窿。
好傢伙,吳起被殺以後,楚國的新王立馬開始清算那些對楚悼王的屍體動手動腳的舊貴族,一口氣滅了70多家舊貴族,就差把自己也給滅族了。
不得不說,吳起是真夠雞賊的,臨死也要拉上70多家楚國貴族陪葬,那麼他爲啥非要這麼幹呢?
吳起從魏國逃到楚國以後,楚悼王對他十分欣賞,讓他主持楚國的變法。當年吳起可是魏國的一名武將,怎麼跑到楚國來,身份都變了呢?
其實,吳起是個文武雙全、出將入相的人才,他在魯國、魏國,是幹着帶兵打仗的工作,到了楚國卻成了和商鞅有點類似的人。
由於吳起是武將出身,所以下手快準狠,楚國貴族們都懵圈了。整個變法過程中,針對楚國貴族的有這麼幾條:
凡是封君的貴族,傳了3代以後就取消相應的爵位。疏遠的貴族,朝廷不需要繼續發工資,讓他們自謀出路。派遣大量貴族到地廣人稀的偏遠地區,以此充實當地的人口,活躍當地的經濟。在楚國實行裁員,淘汰大量沒什麼作用的官員。削減官員們的工資,把這些錢用在富國強兵上。
好傢伙,如果你是楚國的貴族,看了這些變法的條例,你是什麼心情?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有沒有?
爵位面臨着被取消的危險,收入受到了嚴重影響,甚至連自己留在都城享受生活的小小願望,也可能被剝奪。
那些官吏們,小日子也很不好過,首先工作隨時會丟,這些人下崗了能幹啥?撿垃圾都嫌他們動作慢。其次就是降低工資,胡吃海喝的日子過慣了,突然之間降低了工資,你說他們能適應嗎?
當然了,其實降低工資對部分官吏,一點兒影響都沒有。但是該哭的時候還是得哭,要不顯得你不委屈、不合羣。
由此可見,吳起嚴重觸碰了楚國貴族們的奶酪,他在楚國的小日子肯定不好過。不過他的護身符就是楚悼王,只要楚悼王還在,吳起就不用擔心有生命危險。畢竟變法的直接受益者,就是楚悼王。
這場變法的實質,就是將中高產的大部分利益,收歸楚王所有。
然而,楚悼王英年早逝,這對吳起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但是我們剛纔說了,吳起的變法,是將中高產的利益,收歸楚王所有。
因此,只要新的楚王還想要獲得利益,那就必須要繼續堅持吳起的變法,這麼一來,吳起就不會有生命之憂。
所以說,吳起去給楚悼王治喪的時候,壓根沒考慮過自己被殺的可能。
這裡史料中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版本,分別來自《呂氏春秋》和《史記》。
《呂氏春秋》中的記載:
荊王死,貴人皆來。屍在堂上,貴人相與射吳起。吳起號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屍插矢而疾言曰:羣臣亂王!吳起死矣,且荊國之法,麗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吳起之智可謂捷矣。
就是說吳起覺得這幫舊貴族不敢輕易對自己下手,結果他失算了,剛到門口就被人家射了一箭。
不得不說,吳起的腦瓜子就是好使,他立馬大喊着告訴這些貴族:讓你們看看小爺我是怎麼用兵的。
吳起說話間就拔出了身上的箭,跑到楚悼王的屍體旁,把這支箭插在了楚悼王身上,同時大喊着:羣臣作亂。
結果吳起還是被舊貴族們給射殺了,不過按照楚國的法律,那些舊貴族也被誅滅了三族,因爲他們的箭在射中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
《史記》中的記載。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吳起跑去給楚悼王治喪,結果就遇上了貴族們作亂的情況。吳起知道跑路是來不及了,因此他果斷趴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
吳起覺得,這麼一來這些舊貴族就不敢射殺自己了,畢竟不小心射到楚悼王的屍體,這些人是要滅三族的。
沒想到這幫舊貴族恨透了吳起,還是對吳起下手了。當然了,結果一樣,70多家舊貴族,都被滅了。
兩個版本,說明了兩種不同的情況。版本一中的吳起,顯然是不想活了。爲啥?因爲他自己把箭插在了楚悼王的身上,就算舊貴族們不動手,吳起也會被新王滅三族。
而且一旦舊貴族被釘上了作亂的標籤,他們也可能會放手一搏,吳起必死無疑。
版本二里的吳起,則更加睿智,他用楚悼王的屍體做擋箭牌,這麼一來舊貴族們可就不敢輕易對吳起下手了。
接下來吳起只需要等待新王到來,那麼事情就能完美化解了。
因爲在吳起心目中,新王肯定也是支持變法,誰會反對一個對自己有利的計劃呢?
這兩個版本,姑且不論誰真誰假,單純從兩種吳起想要達到的效果來看,顯然是第二個版本的吳起更加睿智。
因爲誰都想要活着,吳起在第一個版本里,打算彰顯自己用兵的手段,結果卻把自己給搞死了,顯然不值當。
第二個版本中,吳起的表現就很優秀了。他利用楚悼王作爲護身符,幫助自己拖延時間,這顯然是急中生智的表現。
因此,歷史上的吳起,應該更可能選擇第二種做法。畢竟求生是人的第一本能,炫技什麼時候不能炫呢?
儘管,現代很多人認爲吳起太牛了,搭上了70多家貴族的小命,算是給自己報仇了。
然而,吳起作爲一個如此有才能的人,他的願望,是在楚國將變法進行到底,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爲了個人的恩怨,去報仇雪恨。
如果自己掛了,那一切就都完了,他的理想也就不可能實現了,你說這是吳起想看到的嗎?魚死網破的結果是,吳起被殺,變法徹底失敗。
而舊貴族也被屠戮了一大片,損失慘重。至於楚王,失去了吳起的輔佐,也就失去了變法所帶來的既得利益,由此可見這件事對誰都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