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撕裂臺灣 何忍再添柴火
友人見面就問:「很久沒有看到妳對政治犀利的剖析與鍼砭,是不是受文字獄之追殺,嚇破膽了?」我苦笑道:「倒也不全然這樣膽怯懦弱,難道你沒看到社會已經被『仇恨』淹沒了理智,我還能軋一腳添柴加薪助燃嗎?」
不管打開臉書或LINE羣組,總出現街頭巷尾互嗆、政治人物嗆政治人物的影片或文字。基於政治利益與信仰,那是政黨政治的常態;但平民嗆平民、年輕人嗆老人,還有陌生人互嗆…硝煙味瀰漫臺灣的空氣中。想來很可悲,每逢兩年、四年的選舉年亂象還不夠,現在又要把大罷免拿來湊數,到底要人民過怎樣的日子呢?
執政黨手握「抗中保臺」大纛、用力揮動,一羣人盲目地跟着走,自居代表的是愛臺護臺之師;而不願跟着走的人,管你是臺獨立場鮮明的精神領袖或是神主牌,一律打入「○○同路人」,一分爲二,仇恨因而裂解了國家意識和民族情感,分崩離析的民心,何來團結和諧,孰令致之?
愛不愛臺灣,絕不是掛嘴邊的口號,也不是誰說了算,那是不忍讓臺灣亂下去的悲憫心。舉個例子,聖經故事「所羅門的審判」:兩個女人都自稱孩子母親,上告到以色列王所羅門那裡;他出奇招,下令要將嬰兒一分爲二、各分一半,藉此判定兩人身分真僞。最終那個成全對方,讓孩子能活存下來的,纔是真正的母親。
中華民國已在臺灣生存了近八十年,加上統治大陸時期總共一一四年,堪稱期頤之年;它誕生後經歷內憂外患,最終在臺灣落地生根。政府與人民不分先來後到,勵精圖治、生養教訓,創造了傲視全球的「四小龍」榮光,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如今大家衣食無缺,享受前人流血流汗打拚出來的戰果,卻整天「枵飽吵」,所爲何事?是要向上提升,還是要向下沉淪?期盼我的理性論述,是由衷的提醒,而非加添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