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第三年,俄羅斯經濟社會面面觀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道(文/黃河)俄烏衝突即將迎來三週年時間節點。過去三年,俄經濟在戰爭和壓力下始終表現出韌性,2024年再次實現了超越許多其他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但戰時經濟狀態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在扼殺俄經濟增長勢頭。此外,總統普京支持率保持高位,俄社會依然團結和穩定,但民衆對衝突結束和和平談判的呼聲和期待也在增加。未來,俄羅斯要維持國內穩定局面,仍面臨經濟治理、民生保障等多方面挑戰。
經濟展現韌性但面臨考驗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2月7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4.1%,超出此前多方預測的3.9%。GDP總量達到歷史最高的200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91盧布)。從這一宏觀指標看,俄經濟2024年表現出強勁韌性,增長超過了美歐等世界許多主要經濟體。
數據顯示,2024年,俄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依然是工業。工業總產值增加4.6%,超過2023年的漲幅。加工製造業對工業發展貢獻最大,上漲8.5%。
總體上說,俄經濟在經歷了近三年的戰爭和制裁後依然保持着韌性和增長。這得益於俄特殊的經濟結構、戰時狀態下的宏觀政策調控等。但同時,俄經濟也正在面臨嚴峻考驗。
首先,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愈發嚴峻。俄經濟發展部部長列舍特尼科夫2月17日表示,俄經濟目前已經開始出現降溫,包括食品加工、化學工業、木材加工等多個行業的增長已放緩,其具體表現是企業訂單量減少。而在汽車市場,由於貸款利率高,轎車、農業和專用設備的銷量正在下降。除此之外,俄經濟當前高度依賴“再工業化”進程帶來的推動力,對軍工製造業等加大投入犧牲了創新和技術等領域對經濟發展所能帶來的長期積極影響。目前,俄經濟將在2025年失去此前的增長勢頭已是俄國內普遍共識。
其次,高通脹和高利率正在考驗宏觀政策韌性。截至2月10日,俄年化通脹率爲10%,這已超過了2024年全年的9.52%。俄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居民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肉蛋奶類商品的價格上漲從20%到50%不等,其中土豆價格全年漲幅甚至超過90%。此外,燃料、旅遊、醫療等方面的價格上漲也超過10%。鑑於此,俄央行日前再次宣佈,繼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並維持21%的高基準利率。列舍特尼科夫認爲,緊縮的貨幣政策、高基準利率和審慎的宏觀政策正在導致貸款萎縮,這不僅抑制需求,也抑制投資,並影響生產成本。
局勢總體平穩民衆盼和平
當前,俄國內政治局勢平穩,反對派勢力得到有效控制,軍隊腐敗等問題正在解決,執政團隊保持團結和穩定。
從民衆對俄烏衝突本身的態度來看,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相信衝突將以俄羅斯勝利和談判的方式結束。
民意調查機構列瓦達中心2月11日發佈的民調數據顯示,55%的受訪者較爲關注俄烏局勢,33%的受訪者不太關注俄烏局勢,13%則完全不關注。就俄烏衝突前景而言,認爲需要立即開始談判的受訪者人數達到61%,認爲俄烏衝突將在一年內結束的受訪者數量增加至43%,認爲衝突仍將持續一年以上的受訪者數量爲32%。受訪者中,大多數認爲俄羅斯將獲得勝利(76%)。
結合上述民調和過去一年的觀察可以看出,俄烏之間持續三年的衝突正在逐步成爲被俄民衆廣泛接受的“新常態”,衝突對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和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富裕人羣在經濟層面的衝擊較大,如海外品牌退出導致消費降級、國際旅行限制催生出“土耳其-迪拜-埃及”替代性度假模式等。而對於中小城市和低收入人羣來說,勞動力轉移(勞動力人口轉向城市更高收入務工行業、高收入志願兵)、物價上漲超過收入增加速度等問題則是主要的困擾。
需積極應對當前兩大挑戰
未來,從俄羅斯自身來說,在這場已經持續三年的衝突中還能支撐多久,以下兩個方面非常關鍵。
首先是宏觀經濟政策能否幫助俄經濟保持韌性。俄戰時經濟以軍工製造業和政府支出拉動經濟增長,以貨幣緊縮政策和金融調控控制市場平衡。這雖然給俄帶來了三年持續的經濟增長,但也制約了該國未來長期的經濟發展。2025年,俄國防預算按計劃將再增加30%,這也引發了經濟界對宏觀政策實施效果的擔憂。未來,物價上漲、利率居高不下等問題將繼續影響俄消費、信貸活力,西方制裁加劇仍將持續影響俄財政收入和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地位,人口危機和勞動力不足、科技創新投入週期長見效慢等問題始終不易解決。俄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伊戈爾·尼古拉耶夫就指出,當前俄宏觀經濟政策亟待調整,財政與貨幣政策之間存在脫節和衝突,俄經濟過度依賴軍工產業和公共投資,未能有效推動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和創新驅動,這將使俄羅斯面臨更深層的經濟挑戰。
其次是民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擔憂能否得到充分迴應。列瓦達中心民調顯示,俄民衆對當前經濟發展存在問題的擔憂自去年初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而對衝突本身帶來影響的擔憂也在加劇,比如對爆炸和恐怖襲擊威脅(20%)、道德文化和倫理危機(15%)感到擔憂的受訪者數量均有所增加。分析人士指出,長期以來,俄政府一直試圖將俄烏衝突與國內發展“分而治之”,但衝突延宕本身帶來大量治理和發展難題。俄精英階層只有妥善迴應民衆需求,才能保持國內局勢穩定,減少俄烏衝突對國內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