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高投票率 藍綠狂掃拚人氣
罷團22日舉行「罷免是民主護國的行動,是制度修復的正當力量」記者會,指出人民以公民力量回應體制失序的民主修復運動,正是「大罷免」行動的核心意義。(姚志平攝)
國民黨22日在新北市中和區舉辦「反惡罷,守護中和」聯合晚會,現場聚集許多民衆參與,一起比出不同意罷免手勢。(郭吉銓攝)
大罷免投票倒數3天,藍綠陸戰催到極致,民進黨頻與罷團合體全臺宣講,藍營執政縣市長陸續開始請假,全力與黨籍立委攜手掃市場、車隊掃街,希望衝高投票率。立法院長韓國瑜常說「民主真締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罷團還有25%同意罷免門檻必須突破,因此,投票率是最後勝敗關鍵,鹿死誰手,尚難分曉。
國民黨在選前黃金週空陸戰齊發,空戰由未被罷免波及的不分區立委以及黨中央帶頭。不分區立委狂打南部風災重建牛步,凸顯民進黨政府無心救災;國民黨中央則頻頻釋出新廣告影片,力求反惡罷消息能透過網路、電視散播到家家戶戶,呼籲支持者務必出來投票。
被罷免的藍委則持續陸戰,北市藍委徐巧芯最後衝刺階段已車隊掃街5次,臺北市長蔣萬安、立法院長韓國瑜等政治明星輪番助陣陪同;北市藍委王鴻薇也頻頻邀請蔣萬安、趙少康陪掃選區市場固樁;新北藍委葉元之更是從早到晚馬不停蹄奔波拜票。
另方面,綠營與罷團互相合作,車掃、站路口樣樣沒少,並以「罷免是愛」爲口號,企圖扭轉大罷免是政治鬥爭的印象。中選會昨公佈最新選舉人數以及罷免門檻,回顧近2次罷免投票,南投議員陳玉鈴罷免案以及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同意票皆未突破選舉人數25%門檻,因此離投票日愈接近,罷團也愈緊張,憂心風吹草動都可能牽動投票意願。
對於雙方來說,這場大罷免苦戰快半年,最後關頭如何衝高投票率是當務之急,相較罷免方從頭到尾積極參與,藍營最怕的就是中間選民不出來投反罷免票,更擔心天候因素影響年長者投票意願,讓熱戰策略受到影響,雙方都選在凱道舉辦選前之夜造勢,在野能否復刻426反獨裁集會的氣勢,將是重要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