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4500萬修復百年新竹神社 臺日匠師聯手還原歷史風貌
新竹神社歷經天災地震、樹木倒伏,建物現況不佳損害嚴重,其中神樂殿後期鋪設瓦片已全部下架露出屋頂野地板原構。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1918年落成的新竹神社,是臺灣現存社格最高的神社,由於歷經天災地震、樹木倒伏,建物現況不佳損害嚴重,新竹市政府投入4500萬元經費,邀請日本匠師及古蹟修復專業顧問團隊來臺修復,期盼透過臺日攜手,讓歷史古蹟能再現昔日風貌。
擁有107年曆史新竹神社,1942年升格爲國幣小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爲警備總部、收容所、專勤隊使用,由於新竹神社過去出自日本宮大工等級匠師所建築而成,更是臺灣少數擁有神樂殿、繪馬殿的神社,也因此增添修復上的挑戰與難度。
新竹市政府於今天舉辦「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跡及其附屬建築第一期修復工程」臺日交流活動,邀請臺灣藝術大學副教授李長蔚率領專業團隊、日本株式會社鵤工舎斑鳩作業所代表董事兼宮大工前田世貴、山本瓦工業株式會社工場負責人兼瓦作匠師山本正道及古蹟修復專家顧問團隊等,共6位專業人士參與交流。
文化局說明,國幣小社現況僅剩社庫、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四棟尚存,但因修復困難度較高無法一步到位,市府採納文資委員的審查意見,第一期修復工程先進行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的解體調查,且於修復階段須有日本宮大工等級匠師協助參與。日本匠師及修復團隊此行來臺,便是爲了協助釐清修復細節,以奠定後續修復工程的專業基礎。
工務處表示,新竹神社修復工程分三期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經中央補助加上自籌款項,總經費約4500萬元。工程已於去年10月起執行至今,目前進度已達50%,預計2026年4月即可完工。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新竹神社對於地方史乃至臺灣史上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竹市身爲「科技城」,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更重視文化的根本。新竹神社不僅是城市記憶的重要一頁,更是臺日交流的歷史見證,這次的修復工程既是向過去致敬,也爲未來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新竹神社歷經天災地震、樹木倒伏,建物現況不佳損害嚴重,圖爲繪馬殿破風及懸魚現況。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神社歷經天災地震、樹木倒伏,建物現況不佳損害嚴重,其中神樂殿及渡廊後期增建物現已拆除。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神社歷經天災地震、樹木倒伏,建物現況不佳損害嚴重,圖爲繪馬殿屋頂現況,後續將請日方專家協助修復。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神社歷經天災地震、樹木倒伏,建物現況不佳損害嚴重,其中繪馬殿屋脊發現尚存有檜皮。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於今天舉辦「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跡及其附屬建築第一期修復工程」臺日交流活動。圖/新竹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