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34億元蓋15座運動中心 高雄仍甩不掉「肥胖之都」
總經費4億元三民運動中心預計將於明年6月啓用,鄭孟洳搶先開箱最新進度。圖/鄭孟洳服務處提供
今天是國民體育日,高雄市公共運動設施免費進場、多間運動中心也推優惠,吸引許多市民走進場館體驗運動設施。根據調查,高雄2025年卻被點名爲六都肥胖率最高城市,與全民運動的目標形成強烈反差,也讓「肥胖之都」印象再度引發關注。
高雄市投入總經費34.06億元規畫15座運動中心,新增數量居六都之冠,市府強調,這是提升市民健康的重要基礎,然而數據卻顯示,高雄肥胖問題依舊嚴峻。
議員鄭孟洳直言,高雄要擺脫「肥胖之都」,不能僅靠個人努力,必須有完整的政策支持與生活環境配合,運動中心的硬體建設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如何吸引市民願意走進來。
鄭孟洳建議,第一要降低使用門檻,例如推出多元票價方案、課程組合,並結合勞工、學校與社區活動,讓市民逐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第二運動不應只限於中心內,應改善人行道、自行車道等基礎設施,讓市民在通勤或休閒中也能自然運動。第三必須跨局處合作,教育局推動校園健康、勞工局打造職場健康、觀光局發展健康旅遊,形成全方位支持。
她以自身經驗爲例,曾因體脂率高達44%而被醫師警告,後來透過飲食控制與持續運動,逐步減至健康體位。她說,這過程讓她深刻體會到改變需要「支持」與「環境」兩大條件,若市府能整合資源,營造一個隨處可動的城市氛圍,市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接觸運動,進而愛上運動。
肥胖問題不是單純外觀議題,而是公共健康隱憂,肥胖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羣高度相關,高雄市人口老化速度又快,若未能及早透過運動政策改善,未來醫療負擔將更加沉重。
今國民體育日高市府推出運動中心免費進場,象徵市府推廣全民健身的決心,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市民在一年365天裡,都能維持規律運動習慣,硬體已經就位,下一步考驗的是市府政策深度。
岡山運動中心內部設施設備新穎。圖/翻攝自高雄市運動發展局臉書
北高雄首座、岡山運動中心今年6月開幕啓用。圖/翻攝自高雄市運動發展局臉書
北高雄首座新建運動中心「岡山運動中心」6月開幕,游泳池相當明亮。圖/翻攝自高雄市運動發展局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