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18億改造大稻埕碼頭 蔣萬安:將媲美巴黎塞納河

臺北市長蔣萬安(右)27日出席「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工程」開工典禮,與嘉賓們一同舉行開工典禮,並視察預定工程。(陳俊吉攝)

北市府斥資18億元改造總長約4公里的「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臺北市長蔣萬安27日出席開工典禮,他說未來民衆不用再到巴黎塞納河、紐約哈德遜河,在臺北就能親身體驗遊艇、風帆,接下來也會辦理說明會讓整體工程更加完善。北市水利處表示,施工以「先建後拆、分期分階段」爲原則,降低對民衆日常影響,預計2026年完成第一、二工區、2028年底全區完工。

北市工務局總工程司李瑞雯表示,臺北市地狹人稠,在市區中能提供民衆活動的場域有限,河濱公園有非常廣大的腹地,因此如何重新連結繩是跟水岸、由堤內拉到堤外是重大課題,淡水河臺北市的重要河川,河濱公園是臺北市民活動的重要場域,但是現況空間過於狹窄、部分設施阻隔空間連續性,運動設施零散分佈也導致使用率偏低,加總造成空間使用管理上的困難,因此在去年5月8日大同區市長與里長有約,市長宣示啓動「淡水河水岸空間營造規畫」。

北市府斥資18億元改造總長約4公里的「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施工以「先建後拆、分期分階段」爲原則,降低對民衆日常影響。(北市水利處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預計2026年完成第一、二工區、2028年底全區完工。(北市水利處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李瑞雯說明,此次工程聚焦4大策略河段,「敦煌水上游憩基地」目前正在辦理髮包作業,將新設遊艇、風帆碼頭、觀景階梯及輕食區,並串聯北大同文化園區,讓人文歷史與水岸空間互動融合,預計9月30日開工、2026年10月30日完工;「 大稻埕至敦煌碼頭水岸步道」則會拓寬沿線步道、設置休憩賞景平臺,並美化堤壁,同步於2026年10月30日完工。

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未來民衆不用再到巴黎塞納河、紐約哈德遜河,在臺北就能親身體驗遊艇、風帆。(北市水利處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李瑞雯也說,接續會施作「西區水岸時空廊道」,透過玉泉公園新建「人行跨橋」,連結玉泉公園與水岸、串聯堤內外,同時結合自行車租借站、運動空間;胖卡式廣場、親子水世界,預計2026年5月開工、2027年9月完工;最後是「大稻埕花火映像再造區」,將擴大碼頭空間、優化大稻埕碼頭貨櫃市集廣場空間,擴增活動容量,強化水岸公共使用性及連續性,預計2027年3月開工;2028年10月完工。

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淡水河岸改造代表未來臺北終於有能跟國際媲美的水岸空間及親水廊帶,接下來會有地方說明會,希望讓整體工程更完善。(北市水利處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李瑞雯強調,施工將以「先建後拆、分期分階段」爲原則,維持現有設施使用的功能,如停車場、運動場於「西區水岸時空廊道」 先期施作,再拆除既有場地;自行車租借站移至「西區水岸時空廊道」廣場後再定位;原民表演區及貨櫃市集則會在「大稻埕花火映像再造」施工時, 移至胖卡休閒市集,完工後再移回,降低對民衆日常活動的影響。

其中在「西區水岸時空廊道」 工程中,將會打造玉泉公園景觀橋,跨過堤防到堤外,堤外再設置眺望平臺,銜接西區門戶計劃與水岸動線,堤內外皆設置無障礙電梯及自行車牽引道;另在「大稻埕花火映像再造」也將加強南北水岸連續性,以線型廣場串聯,外推18米的碼頭活動空間,解放河岸第一排。

蔣萬安表示,很開心見證歷史性的一刻,淡水河岸改造代表未來臺北終於有能跟國際媲美的水岸空間及親水廊帶,從玉泉公園設置跨堤路橋供行人、自行車跨越到河岸,接着規畫人行步道、碼頭向外推18米等等,供民衆觀景、看夕陽,也將貨櫃市集全面優化,以後不用再到巴黎塞納河、紐約哈德遜河去看遊艇、風帆,在臺北就能夠親身體驗和感受,接下來會有地方說明會,希望在這個階段檢視還有哪部分能讓整體工程更加完善。

在地議員林亮君表示,河岸往北有孔廟、保安宮,沿岸還有許多親水設施,包括市府規畫的水上活動、快艇都設置在北端的敦煌馬頭,最困難的是如何把人潮引流到堤外,目前大同區有2個聯外通道,分別爲玉泉公園和敦煌碼頭,但從南到北這中間並沒有能夠從社區直達河岸的聯通設施,如果最後還是隻集中在原來的大稻埕碼頭,就會比較可惜。

北市大同區隆和里長沈春華認爲,目前工程看起來都着重在玉泉公園和敦煌碼頭,希望多注重延三夜市、臺北橋周遭,因爲每次塞車車潮都會回堵到附近,但我們希望的是人潮進來,善用捷運大橋頭站,不僅帶動夜市觀光又降低車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