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12億整治雲林溪成親水景點 今年再啓動景觀縫合計劃
雲林溪掀蓋工程完成,大黑水溝變成清澈小溪,成大斗六分院(圖左)也希望停車場高牆移除,融入河景之中。(周麗蘭攝)
雲林溪掀蓋整治,從污水截流淨化到水岸空間串聯及生態親水工程,沿岸2.8公里蛻變爲城市中的綠色廊道。(周麗蘭攝)
貫穿斗六市的雲林溪原本黑又臭,2016年起到去年起掀蓋整治,總計投入12億多元完工,沿岸2.8公里蛻變成親水的觀光景點。雲林縣府今年再啓動景觀縫合計劃,將把周邊的公有地納入綠美化範圍,成大斗六分院也希望打開圍牆融入。
雲林溪在斗六市區內蜿蜒約3公里長,未整治前貌似大黑水溝,上游成大斗六分院停車場築起一道圍牆避免目光觸及,如今見到它的重生,盼縣政府把圍牆打掉,讓醫院也能貼近河岸風景。
縣府自2016年啓動雲林溪掀蓋計劃,把中游加蓋在河流上方的停車場移除,恢復河流景觀。
到去年爲止,中央、縣府總計挹注12億多元,分成掀蓋、截流淨化、景觀拉皮及綠美化三階段逐步進行,如今蛻變爲斗六市中心的綠色廊道,社會住宅基地也選址在河岸旁。
縣府水利處指出,改造雲林溪計劃今年會再啓動,縫合沿岸的公有地景觀,上中下游都已規畫好標的,上游成大斗六分院段會打開醫院停車場的圍牆、設置療愈基地,中游警察舊宿舍區將施做青銀共創基地,圖南咖啡一帶會加強景觀型塑,下游應天宮廣場、鐵路局公有地也會納入,經費概估3、4億元。
中游加蓋在雲林溪上游的「吆鬼街」雲林溪美食廣場,縣府徵詢周邊里長意見,有人認爲開蓋也不錯,但也有人認爲時機尚不成熟,水利處持續與地方人士溝通,盤點未來的可能性。
縣府指出,雲林溪的四大縫合目標是親水共生、宜居城市、人文廊道、生態永續,透過串聯藍綠帶串聯、景觀生態提升及社區參與,打造宜居、親水、生態共融的城市環境。
水利處去年以「再造斗六生命之河-雲林溪景觀工程」去年參與2024年IFLA國際景觀設計大賞在競爭激烈的洪水與水管理類脫穎而出,獲得佳作肯定。「雲林溪上中下游段水環境景觀工程」,亦榮獲第25屆國家建築金獎公共建設優質獎的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