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降價引發爭議後,五菱星光產品可靠性又成新痛點

上汽通用五菱曾標榜自身"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這家汽車公司或許認爲旗下價格和定位第二高的轎車車主需要價格背刺,偶爾可能還需要一些品控質疑。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價格和定位第二高的轎車被指價格背刺老車主,同時這家標榜“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的汽車公司還面臨品控出現問題的質疑。

消費者對五菱價格背刺老車主的指責始於一年前五菱星光在上市不足半年後選擇降價,並在2024款車型推出後進一步降價以幫助舊款車出清,幅度近2萬元。

這直接觸發首任車主集體不滿。汽車質量的相關平臺針對23款星光價格變動的投訴佔據絕對主導,時間持續已一年之久。

一位江西的車主向界面新聞表示,廠家及4S店沒有對降價做出迴應,但也能理解是處於競爭壓力而做出的調整。她認爲降價後的這款車很值,只是自己買早了。

五菱並不是個例,過去一年激烈的價格戰在惠及更多消費者同時,也成爲招致大量已購車主不滿的最主要投訴問題。部分車型在過去一年因價格波動導致的糾紛投訴量同比上漲最高超過1000%以上。另有部分品牌甚至通過更改車型名稱實施變相降價。

針對消費者在購車後遭遇降價引發的維權難題,有專業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價格調整本身屬於市場行爲,但若涉及隱瞞關鍵信息則可能觸碰法律紅線。

"認定價格欺詐須同時滿足三個要件:一是經營者故意隱瞞降價計劃;二是消費者因此做出購買決策;三是能提供銷售環節的實質證據。"律師對此解釋稱,例如銷售人員口頭承諾"三個月內不降價"卻未寫入合同,或車企明知換代車型即將上市卻誘導消費者購買現款庫存車,這類情形纔可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之相關的懲罰性賠償條款。

有數據顯示,此類案件消費者勝訴率通常較低。"關鍵在於證據固化——購車時的宣傳單頁若標註'年度最低價',或是微信聊天記錄顯示銷售明確排除降價可能,這些都能成爲關鍵證據。"

爲防範價格波動風險,法律人士特別提示消費者在簽約時增設防禦性條款。除了要求將口頭保價承諾轉化爲書面補充協議,還應註明如廠商在未來三個月內發佈同型號改款車型,買方有權獲得相應補償。

另需注意的是,隨着車輛交付量攀升,2024款星光車型由於價格變動導致的投訴已降低至零星比例,但產品可靠性問題卻一躍而上。

有西北地區車主表示,他的星光車型在提車後相繼出現雨刷邏輯混亂、加熱模塊失效、高速行駛時異響和車機黑屏等問題。

類似情況並非孤例,數據顯示2024款星光投訴中涉及品控的案例激增,車機死機、底盤生鏽、轉向異響成爲新關鍵詞。其中部分投訴還出現由於維修人員專業程度欠佳導致原車功能失準,修出新問題的相關投訴。

售後服務政策同樣引發爭議。此前,外界認爲每半年或5000公里進行一次保養的週期過於密集,但在去年更新保養建議後,再次引發消費者新的不滿。

五菱在2024年將保養週期由原先的"全系統每5000公里/6個月"拆分爲"整車7500公里/1年"與"發動機5000公里/1年"雙軌制,這意味着,調整後雖然整車保養週期延長了,但發動機保養仍然保持較短的週期,尤其是對於混動車型,HEV模式使用較多的情況下,發動機保養頻率可能更高。

這種技術性修訂在混動車型使用場景中埋下伏筆——當車輛頻繁使用HEV模式時,發動機保養週期將實質性主導維保頻率。

江西受訪者表示,據其瞭解,五菱星光系列需每5000公里進行小保養,1萬公里及2萬中大保,較行業主流新能源車型7500至10000公里的保養週期明顯縮短。而若錯過官方指定機構的定期保養,將自動喪失三電終身質保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