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降價!生菜、西紅柿跌幅超10%,還會繼續跌嗎?

近期,受多重因素影響,全國蔬菜市場價格持續回落。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批發價格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蔬菜均價最低點爲5月10日的4.24元/千克,較最高點1月28日的5.76元/千克下跌了26.4%。從品種看,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在5月上旬有26種價格下跌,其中,生菜、西紅柿、青椒跌幅較大,跌幅超過10%。

“蔬菜價格近期下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蔬菜首席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孔繁濤說。

一是蔬菜集中上市推動菜價下降。在季節性波動規律影響下,我國蔬菜價格每年自3月份起就會進入下行通道。今年,階段性降溫天氣對蔬菜生產造成一定干擾,部分品種蔬菜因低溫環境導致生長週期延長,上市時間相應推遲。不過,隨着天氣好轉,此前不利天氣因素帶來的影響逐漸消退,前期延遲上市的蔬菜與後續正常茬口的蔬菜集中涌入市場,使得蔬菜供應顯著增加,進而推動菜價明顯下降。

二是今春氣候向暖利於蔬菜增產。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天氣條件利於蔬菜生產,蔬菜單產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近期氣候變暖,蔬菜主產地向黃河中下游等北部地區轉移,地產地銷成爲主要模式,蔬菜運輸距離縮短,運輸成本降低;北方產區蔬菜生產方式轉變,部分品種由暖棚生產變爲冷棚生產,由設施生產轉爲露地生產,生產成本不斷下降,推動菜價下行。

三是前期菜價高企推動蔬菜擴種。市場經濟環境下,菜農種植決策依賴市場信號。2024年蔬菜價格高企,月均價達5.25元/千克,比前三年平均水平高5.3%,激發了菜農2025年擴種積極性。調研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蔬菜在田面積8325萬畝,同比增加1.9%,蔬菜產量提升導致菜價持續下行。

後市菜價走勢如何?

“後期價格還會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可能會越來越小。”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說。原因在於產地和生產方式的轉換正逐步完成。

以北京市場爲例,目前,鮮嫩蔬菜主產地已基本靠近北京及周邊地區。耐儲蔬菜的產地也在完成階段性的轉換。生產方式上,冷棚蔬菜幾乎全面取代暖棚蔬菜,露地蔬菜也幾乎全面取代設施蔬菜。隨着產地和生產方式的轉換完成,蔬菜價格將趨於平穩。

孔繁濤預計,後期蔬菜市場價格將繼續呈現季節性下行趨勢。一方面,蔬菜在田面積增加,保供基礎較好。同時,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5月份除東北地區南部、內蒙古中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天氣條件利於蔬菜生產,蔬菜單產有所提升,因此,近期蔬菜市場供應較爲充足。

另一方面,目前,冬瓜等部分品種的蔬菜產地向北部轉換的過程仍未完成,土豆、南瓜等品種在北方地區仍以設施生產爲主,市場供應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加上部分地區仍存在階段性持續降雨等因素,可能對蔬菜生產、運輸產生影響,從而引發蔬菜市場價格波動。不過,總體來看,後期蔬菜價格仍有下降空間,將呈現穩中有降、波動下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