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點不想有罪惡感?專家:選對時間種類,負擔少一半
▲吃甜食選擇的時段相當重要。(圖/pakutaso、unsplash、pixabay)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許多女性對吃甜點這件事有罪惡感,若如果從健康角度看,想吃一塊蛋糕並不是完全不能,最新一系列研究顯示,「什麼時候吃甜點」對身體的影響可能比你以爲的更大,只要選對吃的時間點,能讓血糖反應和身體負擔降到最低。
吃甜點最怕的就是血糖飆升與代謝負擔,但人體的代謝效率其實會隨着一天不同時間而變化。根據 2022 年發表於《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的研究指出,受試者在早餐與午餐之間吃甜點時,出現最高的血糖反應與峰值,而在下午的「下午茶時段」,食用同樣的甜點,血糖反應反而相對平穩,整體負擔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晚上雖然血糖上升速度變慢,但血糖達到高峰的時間被拉長,代表消化時間延長,讓糖分在體內停留更久,也就更容易轉爲脂肪儲存。這也與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說法一致。他們指出,飯後 1~2 小時內是胰島素分泌相對活躍的時段,這時候如果吃點甜,身體較容易調節血糖,也比較不容易發生血糖劇烈波動。所以如果真的想吃,選擇下午或正餐後,可能纔是更聰明的做法。
而且別以爲「今天吃的甜點,明天就忘了」?其實身體是很誠實的,2019 年刊載於 PubMed 的一項研究,就曾針對 17 位年輕女性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在晚餐後吃甜點,會導致血糖波動明顯擴大,甚至會影響到隔天早餐後的血糖調節能力。也就是說,今天宵夜那口蛋糕,不只讓你當下血糖飆高,還可能打亂整個隔天的能量節奏。
但就算選對時間,如果蛋糕本身糖分高、精製澱粉比例也高,吃起來還是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2023 年日本的研究指出,使用低碳水化合物配方(如杏仁粉取代麪粉、使用赤藻糖醇等代糖)的蛋糕,相比傳統甜點能有效抑制血糖上升,更適合想控糖、控重又不想放棄甜點的人。
像是使用非白砂糖的替代甜味來源、或標明低 GI 或低碳水成分,如果要簡單辨識,請選擇「低密度」的蓬鬆甜點,像是用蒸的或是海綿蛋糕,採用分食或先在吃甜點前喝咖啡、茶增加飽足感,才能更無負擔的滿足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