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書法路牌」 轉作公共藝術

臺東池上鄉公所因應尼伯特颱風災後重建,設置具文化特色的「書法路牌」,然因違反交通法規,被交通部下令全面撤換。(蕭嘉蕙攝)

2016年尼伯特颱風重創臺東縣,臺東池上鄉公所拆除毀損的路牌,並以獨創的「書法路牌」取而代之,藉此推廣書法藝術;然而,該路牌去年被交通部認定違反法規,下令撤換。鄉公所今年編列35萬元預算執行更換作業,並研擬保留舊路牌作爲公共藝術展示。

池上鄉不僅以優質稻米聞名,亦深具文化底蘊,尤其以書法藝術最盛,從昔日魚米之鄉轉型爲藝術之鄉。當年因應尼伯特風災重建,時任鄉長張堯成特邀書法家揮毫題字,設置超過40面橫、直向「書法路牌」,涵蓋鄉內主要道路,成爲地方街景特色。

然而,依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交通標誌須使用正楷字體,部分民衆亦反映字體難以辨識,誤將「新」錯看成「寨」;更有空間整備學者直言「路牌不是塗鴉板」,交通標誌視覺須一致性,否則易導致用路人分神,發生交通事故,交通部據此去年發文,要求撤換。

「真的很可惜!」受邀揮筆的臺東縣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吳秋娥嘆息,當初接到鄉公所邀請時,書法家們欣然響應,自備筆墨紙硯,無償創作,選用的字體端正,減少筆畫拖拉,以提升辨識度,但後續卻仍飽受批評,甚至被迫拆除,深感無奈。

面對突如其來的政策轉變,鄉公所一時無法籌措改善經費,延至今年才編列35萬元預算,近期將公告招標。現任鄉長林建宏坦言,至今仍有不少鄉民請願,希望保留路牌,目前傾向轉型爲公共藝術裝置,至於擺放地點仍待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