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墨.熵線 — 阿卜極當代書寫》展於長歌藝術傳播

《吃墨.熵線— 阿卜極當代書寫》於9月6日至28日在臺北長歌藝術展出。展覽以傳統書法精神本質爲根,打破書墨邊界,再創當代書寫生機與新語彙。

開幕當天貴賓,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白適銘(左起)、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阿卜極、華梵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長歌藝術傳播負責人吳放。 阿卜極/提供

阿卜極本名詹獻坤,現任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系暨研究所主任、教授,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各縣市美展評審委員。作品獲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藝術基金會、畫廊等私人收藏。

阿卜極長年來以精神靈性創作爲內涵,透過中、西方人文精神的生命質素研究爲軸,具體呈現個人內在心靈場域的感悟,過程猶如一牛車的中藥材把它練成一顆藥丸,練就出人活着的真金仙丹,直指意志純度之藝術質量。擅用從繪畫性、素描性本質思辨、水墨書畫的書寫性、材質性轉譯爲「線性即筆性、筆性即心性、心性即道性」的意志圖像,在靈動的筆觸悠遊於精神意象與抽象書寫表現之間,去蕪存菁的自我淬鍊身心實踐,轉化爲簡練純度的藝術作品,直探貫穿於你我生命內在深處的意識靈光。

開幕現場來賓體驗吃墨。 阿卜極/提供

墨以吃的行爲來解繹千年所形成的筆墨框架,吃墨讓水墨的意象還原進入生活日常。線以「熵」爲核心概念,將熱力學中「由序趨亂」的變化轉譯爲筆墨語彙,將書法推演出,揭示書寫在瞬間揮灑中的隨機性與不可預測性。阿卜極的筆墨猶如能量釋放,非法出峰的掌控卻自有流轉的生命規律,呈現當代水墨自由而空靈的精神場域。

阿卜極的當代書寫以中道思想的觀念先行,從視覺跨味覺延伸到行爲抑制的現場.。結合複合媒材與立體木雕,突破傳統水墨疆界。展覽適逢中秋佳節,他特別創作「中秋墨藝禮盒」,內含「幻墨叫真」的檜木印、「花好月圓」的巧克力、「吃墨熵線」的竹炭麪包三件組合,結合收藏、送禮、品味,落實「吃墨」走入中秋佳節日常。透過品嚐竹炭麪包、咖啡與仙草墨汁,把墨水「吃進肚裡」,將墨的詩意存於血液與記憶。

展場一隅。 阿卜極/提供

阿卜極不僅在書法線條間探索混沌與秩序,更以「線性即筆性、筆性即心性、心性即道性」爲實踐,尋求精神與書寫的天人契合。他強調真正好的當代書法並非譁衆取寵,而是生命性格與意志的自然流露。觀者在熵線的流動中,感受當代書寫的靈動與深邃。這種張力使展覽呈現出一種「既熵增又歸零」的哲學性。一切在變異不變的藝術氛圍裡恆保前行,劃出一道生生不息流動的光。

阿卜極講座:

(一)9/13(六)14:30 吃墨熵線的當代書寫方法論與實踐

(二)9/20(六)14:30 極古典即當代與書法的實驗性

(三)9/27(六)14:30 書寫疆界之外與他者

長歌藝術傳播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90巷4 號1樓,開放時間:10:00-17:30 (週一、國定假日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