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蛋護腦又助眠 挑大顆沒比較好 3迷思一次破解

雞蛋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來源,還富含色胺酸、膽鹼與多種營養素,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保護大腦並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雞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來源,還能保護大腦、穩定心情。不過,雞蛋的挑選存有許多眉角,該選大顆還小顆?粗糙或光滑?蛋黃顏色該深還淺?專家對此分析,給出解答。

減重醫師魏士航在YouTube頻道指出,蛋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對身體也有許多好處,其富含色胺酸,可以幫助放鬆、穩定情緒,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的前驅物質,可以幫助合成褪黑激素,因此對睡眠品質也有很大的助益。此外,雞蛋含有護腦的膽鹼營養素,有研究發現,相較一週吃不到一顆蛋的長者,有吃蛋習慣的長者,得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降低47%。含有的B12、鐵、鋅,則可以幫助抗疲勞。

蛋行老闆張智豪在影片中表示,在炎熱氣候下,雞蛋鮮度下降更快,臺灣近年相當熱,因此建議雞蛋購買後,要冷藏保存。判斷蛋是否新鮮,可以拿一根牙籤插在蛋黃上,若不會倒下就是新鮮的蛋。

張智豪表示,市售土雞蛋顏色會有差異,有的是淺粉色,有的則是比較深的紅褐色,差別在於母雞品種不同,臺灣目前的土雞都不是原始品種,而是經過混合蛋雞的基因篩選,纔出現了兩種專門下蛋的土雞,和白色雞蛋的不同之處在於蛋黃顏色、與飽滿程度的不同。

張智豪建議不要買太大顆的蛋,儘量挑60克左右大小,中型的即可,太大顆的蛋水分較高,相對來說養分跟蛋白質較低。過往日據時代,雞蛋是達官顯要才吃得起的,所以會覺得很珍貴,一般人往往要等到過生日或有坐月子時纔有機會吃,就會選擇大顆的蛋。

張智豪建議應挑光滑無斑點的蛋,新鮮的蛋外殼鈣質足、有天然油脂保護膜,會呈現有光澤的狀態。

張智豪指出,蛋黃顏色上會有差異,主要關鍵在於飼料的不同,橘紅色蛋黃代表母雞飼料裡面加入蝦紅素或胡蘿蔔素、金盞花,不管是淺色或是深色都沒有絕對好壞,差異在口感與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