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變“田中城” 閔行顓橋百畝油菜花海繞高樓

閔行顓橋:“城中村”變“田中城”

百畝油菜花海繞高樓

眼下正是春花爛漫的季節。最近,一些乘坐地鐵五號線上班的市民發現,從莘莊站出發乘坐三四站後,就有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田闖入視野,與前後鱗次櫛比的高樓、廠房等形成鮮明對比……這片城市裡的花海,位於滬閔路銀春路路口,佔地100多畝。來過的市民記得,去年秋天,這裡種的是一大片向日葵,共種植了25萬株,旁邊還有七彩百日草和格桑花花海,盛放時,連綿起伏,嬌豔多彩。那時,就吸引不少人前來觀賞遊玩、攝影創作。

“幾年前,這裡還是髒亂差的城中村,集聚了大量外來人口。我每天開車經過都很堵,還記得滿眼是破舊擁擠的老住宅和老集市。沒想到,現在變得這麼漂亮。”在附近工作的市民徐女士感慨。原來,這裡屬於顓橋鎮中心村的地界,後由閔行區政府和上海地產集團2021年開始合作開發“城中村”改造項目。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中心村這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並不是簡單的房地產開發,而是在維持生態大前提的基礎上,營造集生態居住、文旅休閒、農作體驗、科普教育、配套服務於一體的複合型都市生態休閒走廊,力爭成爲城鄉一體化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於是,這裡成了全市唯一一個帶有農業用地的“城中村”改造項目。

據悉,在中心村3000多畝的項目範圍內,有1800多畝農業用地,呈“四分城、六分田”格局。眼下,1400多套原拆原建的動遷安置房已建成,中心村的村民們已在一年前順利入住;同時,1700多套商品房預計今年底全部建成,目前其中近半數房源已被“大零號灣”的創業者和上海交大、華師大的老師等人羣相中;另外,學校、商辦、文體中心等功能板塊也正在加快推進之中——這些城市化板塊,將被千餘畝的農業主題公園包圍,從昔日“城中村”變爲生態宜居的“田中城”。

市民“發現”的百畝花海,正是項目打造的首期示範景觀。“中心村生態園是上海市城中村改造新政發佈後的第一個項目,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負責地塊開發的上海地產星僑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位於市級生態廊道G9範圍內,將創造性地縫合“城市”與“鄉村”,打造都市農業體驗區,包括生態特色農場、家庭農園體驗、親子科普農園、老街、民宿等業態,而這一系列業態提升也將爲當地村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記者注意到,爲讓市民近距離觀賞油菜花,生態園中還特地建了步道、木棧道等,方便大家走入花海,賞花打卡。在花海的旁邊,還有一片“顓屬小菜園”,被劃分成若干小塊,分別種有芹菜、生菜、白菜、花椰菜等蔬果。

“我們將這裡打造成‘市民菜園’,既提供給市民認養種植,也可以作爲親子科普實踐的基地。”項目的農業板塊負責人介紹,前幾天,來了300多名小學生參加研學教育,孩子們在這裡體驗拓染工藝、學做農家菜等,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體驗勞動與學習的快樂。

最近,閔行區舉行農業招商大會,其中顓橋鎮推介的“都市新田園”引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這正是中心村“城中村”改造項目中的農業板塊內容。這次重點推介了兩個項目,一個是“農業創新谷”,涵蓋農用地、林地及公共服務用地,規劃打造主題農業發展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生態農業涵養區;另一個是“智慧農業與鄉村振興示範園”,將創新共享農業與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打造“一米菜園”“共享菜田”等特色項目。

“這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村集體經濟也參與了開發,除了農業主題公園的開發運營,還會回購部分後期商業辦公區裡的物業,來保證我們集體經濟有一個長效增收的模式。”顓橋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到2026年,項目將基本成型,形成總面積逾3000畝的開放式都市生態休閒走廊。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黃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