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田 題材加持 獲利看升
晟田董事長謝永昌。聯合報系資料照
晟田(4541)8月下旬歷經打底完成,近期股價走高,上週五(5日)收在62.9元,下跌1.4元,跌幅2.18%,單日成交量1.6萬多張。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十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5,000張,技術面有優勢。
成立於1991年的晟田由現任董事長謝永昌創辦,從做飲料生產線設備金屬加工零件起家。而30多年前因一個契機跨入航太產業;當時,漢翔一座鏡面加工設備故障,找遍業者都沒辦法制作,最後輾轉找晟田協助,也牽起雙方的合作機緣。
1996年漢翔民營化開始接國際大單,第一個GE引擎鈦合金零件訂單,也在晟田跨刀協助前段,漢翔負責後段拋光塗布完成。漢翔因此順利開啓國際接單之路,而晟田也一路跟隨,打開引擎零件(機匣、懸塊)業務大門。
目前晟田除漢翔和長榮航太兩大國內航太客戶,也憑自身加工能力,向國外承接起落架及致動器(飛行控制器元件)訂單,成爲臺灣最大的飛機起落架零件供應商。
而度過Covid-19疫情的低迷景氣,晟田營運已經見到顯著改善,包括航太和半導體設備零件接單持續回升。就今年前景,法人對於晟田持續投入軍工業務,加上航太大廠空巴、波音預期今年交機狀況都會較去年轉好,起落架等零件出貨看增,樂觀看待該公司今年獲利可望再升溫。
以軍工業務爲例,臺灣明(2026)年國防預算以9,495億元拍板,GDP佔比來到3.32%,爲2009年以來,軍費佔比首次突破3%關卡,激勵軍工股強勢表態。
除明年國防預算逼近兆元,國防部還計劃在2026至2027年間,斥資500億元採購4萬8,750架軍用商規無人機,機型涵蓋短程偵察、長程攻擊、垂直起降等多種類型。
法人指出,臺灣無人機產業的這波需求,主要由國家安全戰略驅動,俄烏戰爭中無人機展現的「不對稱作戰」能力,讓全球意識到其重要性,臺灣正積極建立自主的無人機供應鏈,以因應地緣政治挑戰,並爭取美國等國際市場的潛在商機,將爲軍工概念股的晟田營運大大加分。
在航太業務方面,法人並表示,空中巴士受引擎、機身結構和機艙設備等零組件供應鏈問題影響,先前調降2024年獲利和飛機出貨量等預測。2024全年飛機交付量從原先預期約800架調降至770架,並延後A320長期交機展望,從原先2026年交機75架A320,遞延至2027年交機75架。
選股原則
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十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5,0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