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臺灣已非邊緣議題!外媒曝:漢光演習凸顯聯盟困境

臺北市17日舉行「城鎮韌性演習」,民衆演練因應遇襲時的大規模疏散。法新社

臺灣軍方上週起展開漢光第41號演習,連日引發金融時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國際媒體關注。專研亞太情勢的美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16日發表專文指出,臺灣已不再是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邊緣議題,凸顯Quad並非軍事聯盟的困境,缺乏集體防衛義務與明確戰略定位,陷入地緣戰略與對中經濟依賴的分歧。如今,臺灣成爲Quad團結的考驗。

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日前派遣特派記者採訪金門實彈演習;金融時報15日引述外國軍事專家觀察指出,臺灣漢光演習事故頻傳,意外凸顯臺灣城市戰的複雜性,可能對敵軍造成挑戰。BBC則在17日報導,臺北市17日舉行史上規模最大的民防演習「城鎮韌性演習」,顯示臺灣正加緊因應中國大陸可能的侵略。

臺灣此次軍事演習創下規模新高,動員超過2萬2000名後備軍人,時程也倍增到10天,引發國際關注。「外交家」16日刊登專文指出,這次演習顯示臺灣不再只強調嚇阻,而是積極備戰。

這項轉變是針對中共解放軍日益強勢行動的直接回應,凸顯臺灣不再被動等待外援,而是主動建立分層防衛架構;這項調整引起Quad成員關注。

該文說明,Quad雖由海上安全起步,但已擴展爲維護自由開放印太秩序的平臺,但臺灣議題暴露其侷限性,尤其Quad缺乏像北約的軍事聯盟基礎,是否發展集體嚇阻策略引發討論。近日傳出美國政府施壓日本與澳洲針對臺海衝突表態立場,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五角大廈正透過閉門磋商與戰略對話,推動與盟國的作戰計劃整合。但進展依然緩慢,受限於政治考量與各國優先事項不一致。

日本已強化其防衛佈局,國防預算增至GDP的1.8%,並擴大與美方的聯合演訓。但是日本憲法與民意仍是障礙,多數民衆傾向中立,僅18.7%支持向美靠攏。

澳洲也採取審慎立場。總理艾班尼斯本週訪中,維持與美中雙軌策略,強調不預先承諾軍事介入。另外,中國是澳洲最大出口市場,2024年輸中商品總額達1280億美元,超過澳洲第2至第5大出口市場總和。相比美國10%關稅,中澳僅1.1%,凸顯中國在經濟上是澳洲更穩定可靠的夥伴。

印度至今在臺海問題上保持沉默,並避免在國際場合觸及相關議題,以免刺激仍有邊界爭端的中國。不過,印度與臺灣的經貿互動正穩步升溫,雙邊貿易自2001年以來成長6倍,自由貿易協定與半導體合作也在磋商中。印度也愈發意識到,若臺海爆發衝突,全球供應鏈將面臨嚴重衝擊。

Quad內部在戰略與經濟方向上出現分歧,凸顯其作爲非軍事聯盟的核心困境,欠缺北約式的架構與防衛義務。但中國加大對臺灣施壓,迫使Quad需要更一致的迴應。

該文總結道,臺灣已經不再是邊緣議題,而是考驗Quad團結與使命的試金石。隨着臺海壓力升高,戰略模糊的空間愈發狹窄。印太穩定與否,恐將取決於Quad能否適時調整、協同一致並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