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晶片價格被中企「打下來」 外媒驚呼:只剩三分之一
日媒稱中國在成熟晶片領域進步神速,將市場價格打到「無法想像」水平。此爲示意圖。(歐新社)
日媒報導,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取得長足進步,其迅速擴張與積極性正將市場價格「打下來」,讓全球製造商倍感壓力。一家德國晶片(芯片)設備製造商看到中國供應商對碳化矽晶圓的報價只有美企的三分之一時,驚呼「難以想像是如何做到的」。
觀察者網引述日經亞洲報導,德企在亞洲的銷售總監馬可指出,就在兩年前,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國碳化矽襯底製造商Wolfspeed所售賣的主流6英寸碳化矽晶圓售價爲1500美元一片,而中國供應商的報價可能低至每片500美元甚至更低,馬可對中國供應商的崛起速度以及搶奪全球市場份額的積極性感到吃驚。
「現在就是一場血戰」,臺灣地區一家複合晶片設備製造商的高管也頗有同感。「中國大陸不僅擁有足夠多的碳化矽,還創建了一個完整的本土設備和材料生態系統。他們不需要像美國應用材料(AMAT)這樣的公司來幫助他們製造複合半導體。」
報導指出,中國也迅速在成熟製程晶片領域取得進展。這類晶片(28nm及以上)被廣泛應用於手機、家電、汽車及國防裝備等領域。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估算,到2025年,中國的成熟製程晶片產能將佔全球市場的約28%。代表美國半導體產業利益的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進一步預測稱,到2027年這一數字可能會攀升至39%。
一家晶片開發商的高管指出,就一些成熟的傳感器、微控制器和顯示驅動晶片而言,中國的晶片製造商在價格和服務上極具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開發商同時是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和臺灣台積電的客戶。比較兩種合作體驗後,這名高管特別提到:「在臺積電,所有最好的團隊都優先去服務先進晶片客戶了;但在大陸製造商這裡,你能得到最優秀的團隊來支持你的成熟製程晶片產品。」
日經亞洲指出,在美國對中國獲取先進晶片方面頻頻出臺貿易限制措施後,如今連成熟晶片也被美方打成了「政治問題」。去年年底,在時任拜登政府離任之際,美國首次對中國的成熟製程晶片發起調查。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當時發佈的報告稱,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晶片銷售來自中國晶圓代工廠代工的晶片,中國代工廠製造僅佔整體生產的6%。成本更低是美國晶片公司使用中國代工廠的主要原因,一些美企還表示,找不到替代品以及支持中國市場的終端銷售也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