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輔助駕駛“價格錨點”鬆動 小鵬汽車下沉至13萬元市場

《科創板日報》5月29日訊(記者 唐植瀟) 城區輔助駕駛正逐步從選配能力演進爲主流新能源車型的常規賣點。但目前來看,在15萬元以下價格區間,且具備實際使用能力的城市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仍屬少數。

相較於高速輔助駕駛的快速普及,城市場景的工程複雜度與成本約束,成爲制約“能力下沉”的關鍵因素。小鵬汽車近日發佈的MONA M03 Max,將城區輔助駕駛能力作爲標準配置,並將整車起售價定爲12.98萬元,在當前A級純電市場形成價格帶與功能定義的組合變化。

在已有輔助駕駛功能“從高配轉向普配”的過程中,城區輔助駕駛的使用邊界、部署路徑與工程成本仍是各家廠商面臨的主要變量。有業內人士認爲,城區輔助駕駛能否進一步下沉至低價位車型,不僅取決於感知與算法能力本身,更取決於企業是否能夠在成本受控的前提下實現系統級集成,並支持持續OTA更新能力。這也成爲衡量相關能力是否進入“基礎設施階段”的重要標準之一。

小鵬汽車下沉至13萬元市場

MONA系列是小鵬汽車面向15萬元以下市場推出的獨立智能產品線,面向更年輕的用戶羣體。

其近日發佈的MONA M03目前共提供四款配置版本,售價覆蓋11.98–13.98萬元。其中Max版本爲主力車型,綜合算力508TOPS,是目前該價位段中爲數不多采用高算力平臺的車型之一。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發佈會上表示,算力是輔助駕駛系統性能的基礎,支撐大模型推理與實時環境判斷的核心在於車端的高效計算能力。M03 Max搭載的城區輔助駕駛能力可在無高精地圖條件下運行,不依賴提前路線記憶,具備即開即用、覆蓋範圍廣等特徵。

自2024年上市以來,M03系列累計交付已超12萬輛,成爲小鵬在銷量結構中的關鍵組成。

結合現有的P7、G6、G9三款中高價位產品,小鵬形成了覆蓋15萬元至30萬元區間的主力車型序列,M03系列則在入門市場承擔用戶基礎擴展與智能能力驗證的雙重任務。

而MONA M03後續銷量究竟表現如何,《科創板日報》記者將持續關注報道。

城市輔助駕駛的“價格錨點”開始鬆動

當前,激光雷達單顆成本從數萬元降至3000元至4000元。在這其中,速騰聚創新一代激光雷達量產價下探至200美元級別,推動其在15萬元級車型(如埃安RT)普及;奇瑞小螞蟻智駕版的發佈首次將高速輔助駕駛、自動泊車等功能帶入6萬元級別的微型車市場。

然而,在15萬元以下價位,能夠穩定支持城市場景、具備全天候實用能力的“高階輔助駕駛”依然稀缺。當前行業普遍的技術部署仍以高速輔助駕駛爲主,城市功能多依賴選裝或配置跳級,尚未在主流價格帶形成一致的產品定義。

在城市輔助駕駛能力的價格下沉過程中,不同廠商的技術路徑逐步顯露出關鍵差異:是依賴外部模塊“拼裝整合”,還是圍繞核心能力“深度自研”;是通過硬件外延疊加,還是在軟件和算力架構上做減法以提高可推廣性。

對比來看,比亞迪的“天神之眼”目前主要應用於高速場景,其城市輔助駕駛功能尚未在15萬元價位段普及;廣汽埃安旗下部分車型提供城市導航輔助,但依賴激光雷達與地圖支持,主要通過百度、Momenta等方案集成;零跑則以自研爲主,激光雷達爲核心感知組件,城區能力預計在2025年實現部分開通。

整體來看,大多數廠商仍處在“能力驗證—區域部署—高配下沉”的過程中,尚未將城市輔助駕駛作爲A0/A級電動車的標準能力對待。

有汽車行業從業者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從系統設計視角看,路徑的不同意味着成本曲線的分化:視覺大模型方案初期開發門檻高,但可通過算法複用與硬件穩定壓縮邊際成本;而激光雷達路徑具備前期技術成熟、部署速度快的優勢,但在芯片、感知協同、地圖授權等多個環節仍存擴展性約束。”

上述分析師補充稱,城區輔助駕駛的下沉之戰不只是“降價”,而是一次架構效率與工程能力的正面交鋒。不是單純比拼誰能組裝出功能最多的“demo”,而是更看重誰能把完整能力嵌入量產體系、壓到用戶可接受的價格帶,並能長期維持OTA能力與安全性更新。